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诗经•无衣》教案.doc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诗经•无衣》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统编版本语文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无衣》教学设计 课题 《无衣》 单元 一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习 目标 1.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2.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核 心 素 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 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 难点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在富有情趣的语言中进入情境。 创设情境,铺设情感场,在诗意氛围中走进本词。 讲授新课 一、文化常识 写作背景: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奢侈淫逸,朝政腐败黑暗,统治集团内讧,造成国弱兵残。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结西戎犬戎攻入国都,幽王死,周域大半沦落,于是平王举室东迁。这时勇武善战的秦地人民,眼看沦陷的国土,遭到敌人的蹂躏,便纷纷响应秦襄王兴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参军参战,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贼兵。《无衣》便是在此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是秦国人民慷慨从军、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歌谣。 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流。 《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雅”是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 题材介绍: 《无衣》是一首赋体诗 ,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奴隶社会时期人民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勇献身的思想感情。 初读诗歌 无 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三、文白对译 原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译文: 谁说没有衣裳? 和你穿同样的战袍。 君王要起兵,修整好戈和矛,和你同仇敌忾! 原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译文: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穿同样的衬衫。 君王要起兵,修整好矛和戟,和你共同做准备! 原文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译文: 人谁说没有衣裳?和你穿同样的战裙。 君王要起兵,修整好铠甲和兵器,和你共同上前线! 重点词语: 袍:战袍   泽:里衣    裳 (cháng):下衣    同仇:同样仇恨敌人    偕作:一起行动起来   偕行:一起去(上战场)    课文简介: 《秦风·无衣》是一首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气势雄壮、激昂豪迈的出征歌。 秦国与居住在我国西北部的西戎接壤,他们经常发生战争。本诗中的“兴师”,可能是指秦王与西戎打仗。从秦国方面来看,这次战争具有保家卫国的正义性质,所以,表现出了秦国人民同仇敌忾、奋勇出征的爱国热情和精神。 整体感知 从课文字面来看,本诗歌有什么特点? 每一节都在重复,在重复的同时又有些微的变化。 变化的部分是哪些? 每章一、二句,分别写“同袍”、“同泽”、“同裳”。 每章第三、四句,先后写“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 。 每章最后一句,写“同仇”、“偕作”、“偕行”。 这些变化部分表现了什么情感? “同袍”、“同泽”、“同裳” 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 “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表现战士齐心备战的情景。 “同仇”、“偕作”、“偕行”,表现战士们的爱国感情和大无畏精神。 这些变化部分表现了什么情感? “同袍”、“同泽”、“同裳” 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 “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表现战士齐心备战的情景。 “同仇”、“偕作”、“偕行”,表现战士们的爱国感情和大无畏精神。 本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本诗是一首赋体诗,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作用: ①便于记忆和咏唱。 ②增加诗的节奏性和音乐感。 ③回旋反复,可充分的抒发。 每章第一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ane98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