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社会主义过渡时期.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总体特征] 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具体而言: (1)两个阶段:经济恢复(1949~1952年)、经济建设(1953~ 1956年)。 (2)三项任务: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建 立社会主义制度。 (3)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民主政治建设开始启动;1953~1957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其特点 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与改造并举(即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 系同步进行),建设成就显著,其中东北成为“新中国工业的长子”;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的颁布开启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 (4)外交方面: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受两极格局 的影响,新中国选择了 “一边倒”的外交方针;1953年提出了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表明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1954年的日内 瓦会议和 1955年的万隆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新视角] 从学者观点分析新中国初期工业化道路的策略、特点及原因 (1)策略:实行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进行社会主 义工业化建设;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 改造;借鉴苏联的经验,走不同于西方的工业化道路。 (2)特点 ①实行五年计划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步进行。 ③立足于中国国情。 (3)原因 ①国内资金和资源缺乏,只有集中人力、物力进行重工业与 工业体系的建设。 ②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 “遏制和孤立”;中国 “一边倒”政策倒向苏联。 ④中国经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原 因。 [特别提醒] 1.社会主义国家在建立社会经济基础的过程中从两个方面开 展:第一、大力发展生产力,也就是进行工业化建设;第二、变 革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国在过渡时期也是从这两 个方面进行的。 2.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以苏联为首的社 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这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产生了深刻影响。 3.新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借鉴了苏联的经验,这主 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政治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借鉴了 苏联的苏维埃体制;第二、经济方面,计划经济体制借鉴了苏联 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重点发展重工业;第三、科技教育,大 力发展军事科技,偏重理工科教育。 4.计划经济体制,是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最初的一种必要 手段,同时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调整也产生了一定的 影响。

文档评论(0)

安东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