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5
论《蜃楼志》的岭南民俗文化体现
作者:青雨
引言
《蜃楼志》是我国清代的一部人情世态小说,作者是庾岭劳人,罗浮居士序云:“劳人生于粤东,熟悉琐事,所撰《蜃楼志》一书,不过本地风光,绝非空中楼阁也。”可见,作者是广东人,书中所写基本是发生在岭南一带的事情,理应包括了生活习俗等,故此对该书进行关于岭南民俗文化体现的论述与分析。
《蜃楼志》以广东官商苏万魁之子笑官为贯穿全书的核心人物,给读者展现了一幅清中叶广东沿海地区的社会生活风光画。生活是挖掘民俗文化的基本,该书恰恰集中对清中叶时期的岭南一带生活进行了描写,因此从字里行间可以发现一些比较独特的民俗文化,诸如建筑、婚嫁、娱乐等等方面。本文将从以下三个大方面对《蜃楼志》里涉及的岭南民俗文化进行论述:
一、涉外倾向的经商传统
广东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在明代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期,广州已然成为我国的重要对外通商的口岸之一。而在历史上,广东地区的经济开发比中原地区晚,向来被视为“蛮夷之地”,成为罪犯流放或者贬官的最终归属,这各方面历史遗留原因使得广东的封建宗法等传统文化并不根深蒂固,广东人也易于接受外来文化,风气较开放。
《蜃楼志》针对广东这样独特的思想文化以及传统传承,对经商与官场之间诱发的纠纷进行了相当的描述,小说开篇后,马上提及“广东洋行生理在太平门外,一切货物都是鬼子船载来,听凭行家报税,发卖三江两湖及各省客商,是粤中绝大的生意。”阐释广东当时的商业经济发展背景,并引出全书的第一个人物——商人苏万魁,显然揭示了岭南一带经济发展偏向对外开放的事实,也可以推导出岭南人多擅长于交流,接受外来文化的熏陶。作为地区文化,岭南在传统上,涉外故事较多,如盗宝传说《海珠石的传说》、“波斯王女”的故事等,这也成为了民俗故事的重要部分。
在小说中,经商与官场之间总会牵扯上关系,一般情况下都是相互对峙的,因为对外通商与明代的海禁等政策相悖,苏万魁作为一个大商人也无法通过金钱等途径使得旗下的洋商不受官府查处与打压,最后竟被海关关差赫广大敲诈致死。小说的许多内容与洋商相关,同时也和黑暗的官府相关,行为恶劣极端,对商人处处排挤,尤其针对海商。在第九回,“那税银是明明因洋匪太多、商贾少了收不起,并不是那个侵渔的,此刻屈大人因报了‘贼匪歼除,海洋宁谧’……”等的描写可见经商与官场的矛盾突出,暗喻官吏昏庸刻板,而经商在岭南一带有着深厚底蕴。
二、有形民俗的文化形态
(一)建筑与摆设
在《蜃楼志》的第4回中提到,苏万魁泊住花田田湾,需乘船而至,可见岭南地区水文化深厚,临水而居意味着发财富庶等。新房子门首两旁结着彩楼,内有小花园,且要造两丈高的砖墙以防强盗,院子、房间等的分布遵循“家长制”辈分原则,正厅还悬挂牌匾、对联等。从建筑的外观可知楼顶的设计为了适应南方地区雨水多的气候,便于排水,门首设彩楼则是迎宾的标志,造高墙以防盗说明平常的岭南建筑结构相对开放,封锁韵味不强,这与中原地区的建筑有所区别。
另外,在第2回中 “这折桂轩三间,正中放着一张紫檩雕几、一张六角小桌、六把六角靠椅、六把六角马杌”等对老温园亭的折桂轩的摆设描写,可见摆设数量多为一或者六,这其中包含着重要的民俗文化。数字“一”,在古代哲学观念中被看作世界的本源,或者是宇宙初萌的表征;“六”是一个吉祥的数字,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亦然,数字“六”除了在数学上说是一个完全数(即把能够被除尽的数字(不包括它自身)加起来,还等于它自身的数)外,它一般被认为是一个周期完成的标志,有顺利畅通的涵韵。因此,在摆设等方面采用的数量都是有讲究的。
(二)婚嫁民俗
《蜃楼志》里多次描写婚嫁的场景,或准备情况,或当日的盛况,或事后的交代等都涵盖了许多岭南地区的民俗文化。在第7回中,小说写到素馨出嫁的当日之景,“晚上花轿进门,一样的参神拜祖、撒帐挑巾,直闹到三更,方才客散安寝。”由此可知,“闹洞房”的风俗在明代已出现,而且按照当时的婚嫁民俗,婚嫁前后及当日都要参神拜祖,而新人在次日早上要向长辈逐一请安,这在第8回也有相关提及“日上三竿,新人睡起,那新来的丫头仆妇,进来磕头,笑官一一赏过。三朝之后,见过公姑。”另外,在第21回,写吉士再次纳妾,“夜阑客散,醉意入房,却扇卸妆,同归衾枕。”再次表明在婚嫁当晚,新郎必定被“闹”得大醉,可见酒在嫁娶婚宴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样的婚嫁民俗文化也被沿袭下来,在岭南及我国各地区都普遍常见。
(三)丧礼民俗
丧礼在我国传统中是一件非常讲究、非常严肃的事,讲究礼节的严格、形式的隆重等。在《蜃楼志》里,写到海关施口书自尽后的身后事,一须有一幅好棺木;二须一处埋葬的好地方;三要备灵堂以行吊礼,此时直系家属穿戴孝衣,烧纸哭丧;四要设酒席感激参与丧礼的亲朋。而在第9回,写到苏万魁去世后的丧礼更是举办得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