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特色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 传统民居聚落最难体现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特征。 在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由于南北纬度跨度广,南北热量差异明显,体现了从热带、亚热带、 暖温带、中温带到寒温带的过渡;东西经度范围广,从东部沿海到西北内陆,降水差异十分 显著,体现了从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到干旱地区的过渡。 这种复杂、巨大的气候差异深刻地影响分布其中的民居建筑。 01窑洞 (黄土高原民居) 黄土高原地区气候较干旱,黄土土层深厚,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好,不易塌陷。因此黄土 高原居民就因地制宜地修建起窑洞这种民居建筑。一方面可以避免因地形崎岖带来的建设困 难,又可以减少加工建筑材料成本,还可以在冬季利用窑洞保温。 02蒙古包 (内蒙古高原) 蒙古包是内蒙古地区典型的帐幕式住宅,以毡包最多见。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 “毡包”或 “毡帐”。内蒙古温带草原的牧民,由于游牧生活的需要,以易于拆卸迁徙的毡包为住所。 传统上蒙古族牧民逐水草而居,每年大的迁徙有 4 次,有 “春洼、夏岗、秋平、冬阳”之 说,因此,蒙古包是草原地区流动放牧的产物。蒙古包是蒙古族牧区传统的民居形式。据资 料介绍,蒙古包能适应游牧生活(易拆),修造方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永恒的日晷(看 日 影计算时间),由内知外(能洞察外方),吉祥明亮的殿堂。蒙古包多采用牛皮或羊皮缝制,支 架多以木材为主,民居的能源来源多以牛羊粪便或小型风力发电设备、太阳能发电设备为主。 03 船型屋 (海南黎族) 船型屋是黎族民居建筑的一种,流行于海南的黎族聚居区。黎族同胞为纪念渡海而来的黎族 祖先,故以船型状建造住屋,因外形酷似船篷通常称为船型屋。船型屋是黎族最古老的民居, 有高架船型屋与低架(落地式)船型屋之分,其外形像船篷,拱形状,用红、白藤扎架,拱形 的人字屋顶上盖以厚厚的芭草或葵叶,几乎一直延伸到地面上,从远处看,犹如一艘倒扣的 船。 其圆拱造型利于抵抗台风的侵袭,架空的结构有防湿、防瘴、防雨的作用,茅草屋面也有较 好的防潮、隔热功能。而且能就地取材,拆建也很方便。鉴于这些优点,船形屋得以世代流 传下来。 04 四合院(北京) 北京地区地处暖温带、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 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 实。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其基本特点是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 院落,坐北朝南。北京四合院亲切宁静,庭院尺度合宜,庭院方正,利于冬季采光取暖。东 北气候寒冷,院子更加宽大。北京以南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变成南北窄长。西北风沙很大, 院墙加高。 05 阿以旺 (新疆) 在维吾尔族语中,'阿以旺'寓意为'明亮的处所'。所谓'阿以旺'即是一种带有天窗的夏室(大厅)。 这种房屋连成一片,庭院在四周。带天窗的前室称阿以旺,又称'夏室',有起居、会客等多种用 途。后室称'冬室',是卧室,通常不开窗。新疆属大陆性气候,地理帝气温变化剧烈,昼夜 温差很大,素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晚围火炉吃西瓜'的说法。 维族的传统民居以土坯建筑为主,以满足夏季隔热冬季防寒的要求,农家还用土胚块砌成晾 制葡萄干的镂空花墙的晾房。住宅一般分前后院,后院是饲养牲畜和积肥的场地,前院为生 活起居的主要空间,院中引进渠水,栽植葡萄和杏等果木,葡萄架既可蔽日纳凉,又可为市 场提供丰盛的鲜葡萄和葡萄干,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院内有用土块砌成的拱式小梯通 至屋顶,梯下可存物,空间很紧凑。 06 羌族碉楼 羌族的建筑很有特色。因为羌族聚居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的岷江上游地区,这里山脉 重重,地势陡峭。羌寨一般建在高半山,因而羌族被称为'云朵中的民族'。在岷山中穿行, 不时能够看到富有特色的羌族的碉楼和石砌房。羌族建筑正是以碉楼、石砌房、索挢等享有 盛名。 羌语称碉楼为'邛笼'。早在 2000 年前 《后汉书.西南夷传》就有羌族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屋, 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 自唐朝来,羌族人民因各种原因向西北迁移,到了西藏和青海,所以现在,羌族碉楼也被称 为藏族碉楼。 碉楼多建于村寨住房旁,高度在 10至 30 米之间,用以御敌和贮存粮食柴草。碉楼有四角、 六角、八角几种形式。有的高达十三四层。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黄泥土。羌族建筑基本上都是 就地取材,同时受地势制约及土地资源紧缺等因素影响,羌寨布局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避 免占用耕地而选用高山或峡谷地带。碉楼修建时不绘图、吊线、柱架支撑,全凭高超的技艺 与经验。建筑稳固牢靠,经久不衰。 07 吊脚楼和竹楼 (云贵高原地区) 云贵高原地区为亚热带季

文档评论(0)

安东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