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双室平衡容器
1、双室平衡容器概述
汽包水位是锅炉及其控制系统中最重要的参
之一,双室平衡容器在其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重
要角色。但是由于一些用户对于双室平衡容器及
其测量补等方面缺少全面的必要的了解或者疏
漏,致使应用中时有错误发生,甚至形成安全隐
患。例如胜利油田胜利发电厂一期工程,该工程
投入运行早期其汽包水位测量系统的误差竟达
70-90mm,特殊情况下误差将会更大(曾因此造
成汽包满水停机事故)。迄今为止,据不完全了
解,目前仍有个别用户存在一些类似的问题或者
其它问题。汽包水位是涉及机组安全与和运行的
重要参数和指标,因此不允许任何人为的误差。
为使用户能够更好地掌握双室平衡容器在汽包
水位测量中的应用,谨撰此文。不足之处,请不
吝指正。
2、双室平衡容器工作原理
双室平衡容器是一种结构巧妙,具有一定自我补
偿能力的汽包水位测量装置。它的主要结构如图
1 所示。在基准杯的上方有一个圆环形漏斗结构
将整个双室平衡容器分隔成上下两个部分,为了
区别于单室平衡容器,故称为双室平衡容器。为
便于介绍,这里结合各主要部分的功能特点,将
它们分别命名为凝汽室、基准杯、溢流室和连通
器,另外文中把双室平衡容器汽包水位测量装置
简称为容器。
图 1 双 室 平 衡 容 器 结 构 示 意 图
/tech/1752.html
①凝汽室
理想状态下,来自汽包的饱和水蒸汽经过这里时
释放掉汽化潜热,形成饱和的凝结水供给基准杯
及后续环节使用。
②基准杯
它的作用是收集来自凝汽室的凝结水,并将凝结
水产生的压力导出容器,传向差压测量仪表-差
压变送器的正压侧。基准杯的容积是有限的,当
凝结水充满后则溢出流向溢流室。由于基准杯的
杯口高度是固定的,故而称为基准杯。
③溢流室
溢流室占据了容器的大部分空间,它的主要功能
是收集基准杯溢出的凝结水,并将凝结水排入锅
炉下降管,在流动过程中为整个容器进行加热和
蓄热,确保与汽包中的温度达到一致。正常情况
下,由于锅炉下降管中流体的动力作用,溢流室
中基本上没有积水或少量的积水。
④连通器
倒 T 字形连通器,其水平部分一端接入汽包,另
一端接入差压变送器的负压侧。毋庸置疑,它的
主要作用是将汽包中动态的水位产生的压力传
递给差压变送器的负压侧,与正压侧的(基准)压
力比较以得知汽包中的水位。它之所以被做成倒
T 字形,是因为可以保证连通器中的介质具有一
定的流动性,防止其延伸到汽包之间的管线冬季
发生冻结。连通器内部介质的温度与汽包中的温
度很可能不一致,致使其中的液位与汽包中不同,
但是由于流体的自平衡作用,对使汽包水位测量
没有任何影响。
⑤差压的计算
通过前面的介绍可以知道,凝汽室、基准杯及其
底部位于容器内部的导压管中的介质温度与汽
包 中 的 介 质 温 度 是 相 等 的 , 即 ρ1=ρ2 ,
ρ3=ρ4。故而不难得到容器所输出的差压。本
文以东方锅炉厂 DG670-13.73-8A 型锅炉所
采用的测量范围为 ±300mm 双室平衡容器为
例加以介绍(如图 2 所示)。
图 2 东方锅炉厂 DG670-13.73-8A 型锅炉
所采用双室平衡容器
a、通过图 2 可知,容器正压侧输出的压力等于
基准杯口所在水平面以上总的静压力,加上基准
杯口至 L 形导压管的水平轴线之间这段垂直区
间的凝结水压力,再加上 L 形导压管的水平轴线
至连通器水平轴线之间,位于容器的外部的这段
垂直管段中的介质产生的压力。显而易见,其中
的最后部分压力,由于其中的介质为静止的且距
容器较远,因此其中的介质密度应为环境温度下
的密度。因此
P+=PJ+320×ρ3+(580-320)×ρ0 ,公式中
“P+”为容器正压侧输出的压力,“ρ3”汽包
中饱和水密度(ρ3=ρ4),“ρ0”为环境温度下
水的密度, “PJ”为基准杯口以上总的静压力。
b、通过图 2 可知,容器负压侧的压力等于基准
杯口所在水平面以上总的静压力,加上基准杯口
水平面至汽包中汽水分界面之间的饱和水蒸汽
产生的压力,再加上汽包中汽水分界面至连通器
水 平 轴 线 之 间 饱 和 水 产 生 的 压 力 , 即
P-=PJ+(580-Hw)×ρ1+Hw×ρ3
式中 “P-”为容器负压侧输出的压力, “Hw”
为汽水分界线至连通器水平管中心线之间的垂
直高度,“ρ1”汽包中饱和蒸汽密度(ρ2=ρ1),
“ρ3”为汽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