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陶瓷PPT课件

唐代美女化妆步骤 妆前妆后对比照片 五代十国时期的陶瓷文化 ? 柴窑 这个时期较为有名的是后周世宗的柴窑,以天青色为主, 世宗评为“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所以 有“雨过天晴青”的美称。陶路上记载“青如天、明如 镜、薄如纸、声如磬”,可略知其制作精美。 五代柴窑 葵口八瓣三足洗 五代十国时期的陶瓷文化 ? 秘色窑 越窑到了五代,一度成为吴越王钱氏的御用器皿,臣庶 不得享用,因此当时又称为“秘色窑”,皆属於青瓷的 制造。 1987 年,在陕西法门寺塔唐代 地宫中出土了一批精美供器, 同时出土了记录这些器物名称 的石刻“物帐”。据此物帐, 专家们断定该地宫出土的 16 件 青瓷就是传说中的所谓的“秘 色”瓷,从而揭开了“秘色瓷” 的谜底。 五代越窑青瓷莲花盏托 宋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 汝窑 汝窑在河南省临汝县,是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烧制御 用宫中之器,时间很短,数量也少。器型简单,但釉色温润 柔和,在半无光状态下有如羊脂玉,并截取定窑、越窑的装 饰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宋汝窑 莲花式温碗 宋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 钧窑 在河南省禹县,古代称为钧台,明代称钧州,所以命名 为钧窑,传世不多,评价甚高。 钧窑创始於唐代,历经宋、金至元代,胎质细腻,釉色 华丽夺目、种类之多不胜枚举。 器物底部刻有一到十的号数, 相传一、三、五、单数为红 色,二、四、六复数为青色, 但也有人说是数字越小器型 越大,只是窑工为方便辨认 而作的记号罢了。 宋钧窑鸡心罐 宋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 官窑 官窑是在宋大观及政和年间於汴凉所造,青瓷釉色晶莹 惕透,有开裂或呈冰片状,粉青紫口铁定是其特色。 宋室南移在凤凰山下设立官窑,又称修内司官窑或内窑, 郊坛下设立的郊坛下官窑,器形较多,有直径大过一尺 的大型产品。 宋官窑 青釉盏托 宋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 哥窑 哥窑创使者为浙江省处州的章氏兄弟,哥哥章生一所烧 者为“哥窑”,弟弟章生二所烧者为“弟窑”,又名龙 泉窑或章窑。 哥窑主要特徵是釉面裂纹开 片,这种裂痕是由於釉与胎 的收缩率大小的不同有的称 为鱼子纹蟹爪纹,也有的称 为百集碎。釉色有粉青、米 色,釉中出现大小气泡,瓷 胎呈黑褐色,口缘显出一道 褐色边称为“紫口铁足” 。 宋哥窑 八方碗 宋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 定窑 又称粉定,定窑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灵山镇,古名定州, 所以称定窑,是继唐代邢窑之後,生产白瓷最好的窑。 定窑釉分北定、南定,宋室南迁之後,一部份到了景德镇, 一部份到了吉州,称为南定。 宋定窑婴儿枕 宋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宋龙泉窑 双鱼耳瓶 ? 龙泉窑 龙泉窑釉色苍翠,北宋时多 粉青色,南宋时呈葱青色, 没有开片在器皿转折处,往 往露胎呈现胎色,瓷釉厚润, 装饰上很少刻花、划花,而 流行用贴花、浮雕,例如在 盘中常堆贴出双鱼图案,在 瓶身上贴出缠枝牡丹图案。 元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元代入主中原九十一年,瓷业较宋代为衰落,然而这 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大 量的流行,白瓷成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里泛青,带 动以后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得到很高的成就。 ? 枢府窑 元代在景德镇设计官窑, 制作精美,装饰花纹中 常有“枢府”二字,因 而又称枢府窑,景德镇 渐形成全国瓷器制造中 心也是从元代开始。 元景德镇窑枢府釉印龙纹盘 元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 青花 青花是在白瓷上用钴料画成图案烧制而成,只用一种蓝色,但 颜料的浓淡、层次,都可以呈现出极其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 青花简朴而又华美,既复杂又统一,如同蓝印花布一样,具有 质朴、淳厚、典雅的特色,成为瓷器中的主要品种。 元青花凤首壶 类 别 陶 原料 一般采用陶 土 必须是瓷土 温度(摄 氏度) 釉 无釉或底温釉 1000 以 (上釉的陶称 下 “釉陶”,如唐 三彩) 1200 以 1200 摄氏度以上 上 的高温釉 瓷 瓷器的制作 制作瓷器的完整流程,一般要经过如下几道工序 : 练泥: 将瓷胎的原料——高岭土、瓷石经过磨洗、除杂揉匀 后调和成为用于制作瓷器的瓷泥。 制坯: 将调质的瓷泥经过模具等制成所须要的瓷器的外形, 将坯胎凉至半干后至于车盘,用刀旋削表面,保证瓷器外表 的光洁。最后在依照需要使用材质不同(铁、骨、木等材料) 的雕花刀在外表刻出花纹。 上釉: 依照瓷器的几何外形有不同的上釉方式。圆口瓷器 (指通过拉坯方法成型的口径较圆的器皿种类)将瓷胎浸 泡在釉浆中。大一些的瓷器或者形状不规则的瓷器,采用 吹釉的方式上釉。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保证釉浆的均匀分 散是重要的一点。 通过对瓷胎上釉顺序的不同,瓷器分为“釉下彩”和“釉上 彩”两种不同的种类。 釉上彩 :将未上色的瓷胎途釉后放入窑内烧结为素瓷,待 冷却后再进行上色,并放入相对低温(约700℃—900℃)的 窑炉中进行二次烧

文档评论(0)

全网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