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9、肝木穴 部位:在食指掌面(解剖部位在食指第三节即末节的掌面,神经分布为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功用:开郁,除烦。 主治:目赤昏闭、烦躁不宁等。 手法:推法。推本穴时,宜用泻法,不能用补法,如肝虚 应补时,则以肾穴代之,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 操作时间:半分~1分钟。 10、心火穴 部位:中指掌面(解剖部位为中指第三节掌侧,神经分布为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功用:清心火,制惊搐。 主治:眦红、惊搐、口舌生疮、小便赤涩等 手法:由中指第二、三指节交界处起向指尖推之 操作时间:1~5分钟。 本穴宜用淸泻手法,不宜用补法。又如患儿体虚弱,心气 虚者,推时可以天河水穴代之。 11、肺金穴 部位:无名指掌面(解剖部位为无名指第一至三节掌面, 神经分布为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尺神经的指掌侧神经) 功用:利咽止咳,顺气化痰。 主治:肺炎、咳嗽痰喘、大便秘结等。 手法:推法,多用淸法。在自汗、盗汗以及脱肛时,可用补法 操作时间:2~5分钟。 12、肾水穴 部位: 小指掌面(解剖部位在小指第一至三节掌面,神经 分布为尺神经的指掌神经) 功用: 补肾益脑,益气养神,温下元,止虚火。 主治:先火不足,遗尿、五更泄泻、咳嗽、喘息、癫痫、目赤、齿痛等。 手法:推法,一般多用补法。 操作时間:3~10分钟。 推补本穴,对腎虛久泻,纳气定喘有良效。对齿痛、口干、 头暈、目赤等亦有效。 神农金掌 5~10分钟小儿特色推拿 运用穴位 阴掌穴位 阳掌穴位 头面部穴位 1、百会穴 部位:在头顶中央,两耳尖直上正中处(解剖部位在矢状 缝中央正对耳廓最高点,神经分布为三叉神经上领支)。 功用:有升提功用。 主治:脱肛、慢性痢疾、慢性消化不良。 手法:固定患儿头部,以拇指端适当用力按之,稍停后抬起拇指,抬时宜缓慢,反复操作。 操作时间:一般5~10分钟。 本穴治疗脱肛、慢性消化不良,效果较着。但在患儿有呕吐、恶心及痢疾有里急后重时,应用此穴,能使病情加重,故须注意。 2、天门穴 部位:两眉中间 (解剖部位在两眉之间 正中处,神经分布为滑车上神经)。 功用:发汗解表。 主治:高烧无汗或汗出不畅。 手法:以拇指按之。 操作时间:3~7分钟。 此穴为发汗解表要穴,如感冒高烧无汗,或身上有汗而头 部无汗者,以拇指按本穴1~2分,可以立见汗出,屡收奇效。 如患儿身体素虚,平素多汗者,用本穴时宜注意。 3、攒竹穴 部位:在眶上眉端陷中(解剖部位在 眶上切迹处,神经分 布为三叉神经眼 支及滑车上神经)。 功用:淸脑,止头痛。 主治:头痛、头晕。 手法:用指甲掐之,亦可 用针刺出血。 操作时间:3~5分钟。 4、鱼腰穴 部位:在眼眶上眉毛的中央处(解剖部位在眶上缘中点 处,神经分布为眶上神经)。 功用:淸脑、止头痛。 主治:头晕、头痛。 手法:用指甲摇之, 针刺放血亦有效。 操作时间:3~5分钟。 5、丝竹空穴 部位:在眼眶上眉梢外端(解剖部位为额骨、颧突颞线的后方,神经分布为颧面神经)。 功用:止头痛。 主治:头痛。 手法:掐法,针刺 放血亦有效。 操作时间:3~5分钟。 6、黄蜂入洞穴 部位: 鼻翼两侧(解剖部位在鼻翼两侧,鼻腔梨状孔的骨 胳边缘处,神经分布为三叉神经上领支)。 功用:通鼻息,发汗。 主治:鼻塞不通、伤风感冒。 手法:医生以食、中两指 分开,在鼻翼两侧微上鼻骨边 缘处,上下揉之,反复操作。 操作时间:1分半~2分钟。 本穴治感冒、鼻塞或慢性鼻炎,呼吸不畅,屡用屡效,若加板门穴(平补平泻)疗效更佳。 7、人中穴 部位:鼻唇沟中央(解剖部位为上唇人中沟上三分之一处,神经分布为三叉神经上领支)。 功用:通窍散结,治人亊不省。 主治:惊风、癫癎,新生儿不啼、口噤不语等。 手法:医生以拇指甲掐之,或用针刺亦可。 操作时间:5~10分钟(针刺1次)。 当患儿人亊不省、窒息、惊厥或抽 搐时,本穴有良效。 8、脾土穴 部位:栂指外侧缘(解剖部位为拇指基节指骨及末节指骨桡侧缘,神经分布为正中神经的指掌侧总神经桡神经浅支). 功用:补虚扶弱,补血生肌,除痹痛,进飮食,化痰涎。 主治:消化不良、泄泻、疳积、痢疾、惊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