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清明节的小故事篇一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了寒食节的禁火、 冷食习俗。传说寒食节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 在民间传说中寒食节虽与介子推有关,但寒食起源,并非为纪念介子推,而是沿袭了上古的改火旧习,即《周 礼》所谓“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
寒食节是流传于我国北方中原一带古代较早的节日, 寒食节初为节时, 禁烟火、只吃冷食, 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上坟祭扫、 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由于北方寒冷, 春三月气温上升正值改火的时节, 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
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据《后汉书》记载,最初 的寒食节时间很长, 最长的 105 天,最短的也要近 1 个月。寒食节期间不得生火, 只能生食,对人的健康不利。
从先秦的文献记载可知,当时我国北方一些地方已有比较严格的禁火制度, 从官方到民间都有改火的习俗。 《周礼》中即明确记载当时有“司炬”之官,每当仲春季节, 气候干燥, 不仅人类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 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这个季节往往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 即是“禁火”。 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 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
在禁火与改火期间, 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 由于古代的禁火制度过于残酷和严厉, 并不顾各地具体情况, 甚至影响到民众的生产和生活。 于是,汉代发生了周举在太原一带废除禁火陋俗的事件。 汉代的寒食节, 很多地方要禁火一个月,到了唐代,寒食节变成三天,分别叫大寒食、官寒食、小寒食。
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 宋元时期,清明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关于清明节的小故事篇二
清明节, 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 属于礼敬祖先、 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 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 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 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 清明节历史悠久, 源自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 春秋二祭, 古已有之。 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形成提供了前决条件, 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礼俗形成的重要因素。 清明节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 是传统春季节俗的综合与升华。
清明节气是干支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二十四个特定节令之一,这一时节, 吐故纳新、生气旺盛、气温升高,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段。清明节俗丰富,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
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节不仅有祭扫、缅怀、追思的主题,也有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主题,“天人合一”传统理念在
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经历史发展,清明节融汇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 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于清明节的小故事篇三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 既是自然节气点, 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 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 唤醒家族共同记忆, 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
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 地、人”的和谐合一, 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清明节的节俗丰富, 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 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 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 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清明节气一般是在公历 4 月 5 号前后,即春分后第 15 日。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 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段。 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 10 日前 8 日后及 10 日前 10 日后两种说法, 这近 20 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国,世界 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这 些国家的清明节与中国的传统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 2021 年 5 月 20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类别:民俗;编号:Ⅹ -2 )。扩展阅读:清明节的传统风俗
1、据说我国的清明节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清明原是一个节气,清明时
节,降水逐渐增多, 气温升高是农民播种的好时候, 和清明节相近的还有一个节日叫“寒食”, 是人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