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红分相窑变釉的仿制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钧红分相窑变釉的仿制研究

钧红分相窑变釉的仿制研究李其江,张茂林,吴军明,吴 隽( 景德镇陶瓷学院,景德镇333000)【摘 要】研究采用现代制瓷工艺,选用景德镇附近所生产的陶瓷原料,在梭式窑中烧成,仿制钧红分相窑变釉, 基本达到了其深浅不同的青蓝色流纹与紫红色交相辉映的 效果。实验中借助色度计、SEM 等手段,探讨了 Si/Al 摩尔比、促分相剂 P2O5 添加量及着色氧化物 CuO 和 Fe2O3 含量对 钧红分相窑变釉呈色的影响。【关键词】钧窑,仿制,分相窑变釉光学显微镜、核技术以及各种元素分析等手段进行了研究,总体上明确了古钧瓷的呈色与其显微结构、化学组 成等的关系 [2-7]。相对于古钧瓷呈色机制的研究,其仿制 研究较少报道 [3,8],尤其是钧红分相窑变釉的仿制研究不 够深入。本文着重研究不同深浅的青蓝色与紫红色均匀交相 辉映的钧红分相窑变釉的仿制。实验选用景德镇附近出 产的陶瓷原料,采用液化气梭式窑烧成,借助色度计、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主要探讨了 Si/Al 摩尔比、中图分类号 :TQ174.4+3文献标识码 :A0引 言钧瓷以造型端庄、窑变美妙、色彩艳丽、五彩缤纷 的特点位列我国古代名窑之一。其最突出的成就,在于 铜红釉的稳定烧成,突破了以往单一色釉瓷的局面,在 我国古代陶瓷工艺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钧瓷釉 色众多,并且由于带有乳浊性着色的厚釉和分相呈现出 来的多色流纹和斑点,更赋予其特有的装饰效果。有关 古钧釉的分相结构和特征已有许多学者通过电子显微镜、促分相剂 P O 添加量及着色氧化物 CuO 和 Fe O 含量对2 5钧红分相窑变釉呈色的影响。1实验过程1.1 工艺实验(1)原料2 3本实验所采用原料及其化学成分列于表 1。(2)釉料制备表 1实验原料及其化学成分Table1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raw materials实验中查阅了有关钧瓷的物化测试分析研究报告和论文 [2-8],并以其测试结果为依据,确定的本实验的基础 釉式如下 :按设计的配方配料,加 0.5% 三聚磷酸钠以料球水比 为1∶2∶ 0.6 球 磨,釉料过 250 目 筛,筛余 0.1% ;将 磨好的釉浆施于已制备好素坯上,釉层厚度约为 1.5mm,施 釉素坯经干燥后置于梭式窑中烧成,烧成温度为 1300℃, 保温 20min 后快速冷却至 1150℃后自然冷却。烧成过程 中,在 960℃须转为还原气氛。1.2 测试分析采用日本电色 NF333 型分光光度计对样品釉面进行 反射率曲线测试 ;采用日本产的 JEM 6700F 型场发射扫描电镜 (FE- SEM) 观察样品的显微结构,样品经预磨和抛光,在 1% 的 HF 酸溶液中腐蚀 30s ~ 60s。2结果分析与讨论2.1 Si/Al 摩尔比对釉面性状的影响收稿日期 :2011-3-16基金项目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GQW0014);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GJJ10225、GJJ10227)作者简介 :李其江 (1982-),男,山东潍坊人,讲师。E-mail: mailto:liqijiang13@126.comliqijiang13@126.com中国陶瓷│ CHINA CERAMICS │ 2011(47) 第 7 期│ 25中 国 陶 瓷2011 年 第 7 期表 2P O 含量与釉面性状的关系2 5Table2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laze properties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P O2 5图 1Fig.1不同 Si/Al 摩尔比实验结果The experiment result of differentmolar ratio of Si/Al图 3K O-CaO-Al O -SiO 系统 70 ~ 77% SiO 截面 120022 32℃时的不混溶区边界 [4]2Fig.3Boundary of 1200 ℃ liquid-liquid immiscibilityregion on the 70 ~ 77% (in mole) SiO plane of the2K O-CaO-Al O -SiO system[4]22 32K O-CaO-Al O -SiO 系统的钧红釉中存在一个较大的22 32分相区域,其硅铝比值是影响分相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图3 所 示 [4,9], 为 SiO 在 73.5±3.5%(mol%)附近截面 2的相图,图中给出了高于 1200℃时液液不混溶区域,然2#3#而随着温度的降低,不混溶区域还将扩大,釉中的 P O2 5同样有助于不混溶区的扩大。陈显求 [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