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学术研究的影响.docxVIP

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学术研究的影响.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学术研究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学术研究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学术研究的影响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内传统学术研究逐渐复兴并日臻于盛。几乎与此同时,以计算机与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也全面拉开了信息时代的大幕。如果说数年前人们还对二者的关系将信将疑,那么如今的现实发展已经表明,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学术研究的影响将不可估量。 第一,现代信息技术有力改进传统学术的研究手段,一定程度上缓解研究个体的身心负重 号称为“国学”的传统学术研究初兴于上世纪初,近一个世纪来取得了大量令人欣慰的成果,但众多的大师和学者也为此皓首穷经,呕心沥血,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湖北大学古籍研究所二十余位学者,连续十一年摸索于书山字海,经历常人难以想见的艰辛,终于编纂完成一千余万字的《尔雅诂林》,该书出版后获中国国家图书奖。数位主编副主编为此身罹绝症,出书前夕,谢先俊、黄毓仪教授相继过世,实在令人扼腕。在《尔雅诂林》的出版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裘锡圭先生说:“现在研究传统文化的人,跟古人相比,有大大不如他们的地方,那就是我们读古书没有他们读得多读得熟。要超过古人,必须尽量利用我们的有利条件。”显然,现代信息技术就是当今研究者最为有利的条件。比如在文献整理方面,数字化存诸可以将从前的大型图书馆搬进研究者的书房。一台家用普通电脑的硬盘即可以轻松储藏下收书总数约3500种,总字数达7.5亿的电子文献《国学宝典》!而文本与图像扫描、快速检索等技术手段则可以代替研究个体大量繁杂的文献查阅和抄录工作。 事实上,信息技术对传统学术研究方法的改进是全方位的,比如通过检索和统计分析软件,研究者可以比较容易地对古代典籍某方面作出量化分析。生活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研究者与同行的交流合作也变得更为通畅容易。通过网络数据库,研究者可以了解国内外同行研究者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成果,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及时与同行交流。可以想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传统文献信息化的进一步完成,类似《尔雅诂林》编纂者的悲壮可望不复再现。 第二,现代信息技术将带来传统学术研究方法与视野的转换,促成研究范式的更新 国学大师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同样一代也应有一代之学术。回顾国学研究的历史,正是西学涌入国门的时代语境,决定了王国维从西学尤其是康德和叔本华那里寻获思想资源,并采用近代西方新方法来治国学。而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胡适则直陈自己“受二个人的影响最大:一个是赫胥黎,一个是 杜威先生。赫胥黎教我怎样怀疑,??杜威先生教我怎样思想”(《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二十年代胡适大力倡导“整理国故”,在提倡的同时他还提出研究的新思路。1923年在《〈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中,胡适呼吁要“用历史的眼光来扩大国学研究的范围”,他指责清人的经学研究范围太窄,反对传统学术研究者把眼光与心力过多地聚焦于几部儒家经典,而把其他古书视为是经书附庸。胡适主张用科学方法治经,整理国故,视诸经为史料,将《诗经》定为文学作品。他的学术主张为传统学术研究开拓了新视野,并对古史辨学者的疑经、疑史研究产生直接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不仅给普通民众的社会生活方式带来巨大改变,而且也促使人们形成和接受新的思维观念——比如,开放、交流与自由对话成了信息时代人们的共识。就目前发展态势来看,现代信息技术给传统学术研究所带来的可能不亚于一场类似上个世纪的西学冲击,甚至会促成研究范式的更新。哲学家兼科学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其《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认为,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产生许多新事物、新现象,原来的理论框架与现实之间就会出现“方枘圆凿”的尴尬,必须有一种全新的和更加完善的理论框架来做出阐释,这就必然导致范式的转变。 传统的国学研究范式确立于二十世纪,一位网络评论家写道:“20世纪,科学与民主的范式,曾铭刻在工业新文化运动的里程碑上;21世纪初,知识与自由的新范式,将飘扬在信息文明的新旗帜之上。”二十年代胡适整理国故的目的并不主要为了“昌明国粹”,他说“??我所以要整理国故,只是要人明白这些东西原来‘也不过如此’!”即使当时反对新文化运动的东南大学《学衡》杂志也明确宣称其办刊宗旨是:“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在今天,国际互联网产生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载体,它也是一种新文化。在此新文化下,传统的学术研究目的、手段,研究的理路,研究群体的传承,内在的话语模式,文献与思想的不同倚重,以及学术自身的观念及价值意义等方面,都会不可避免地发生调整,这种调整在量的积累下将最终对传统的研究范式形成冲击。 第三,现代信息技术将融入传统学术研究本身,为国学研究提供新质内容 任何一种传统都不是固化的、一成不变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