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述期末论文-道教.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概述期末论文-道教 中国文化概述期末论文-道教 中国文化概述期末论文 班级:文理基础学院11工16 学号:[1**********] 电话:[1**********]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在中国均有广泛的传播,道教是唯一植根于本国、发源于我国古代文化的传统宗教,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道教以神仙信仰之说为中心,以长生不死、得道成仙为宗旨,是一种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的宗教。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道教与儒学和各种外来的宗教尤其是佛教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对我国封建时代的政治、经济、哲学、艺术、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至今,道教仍是我国主要的宗教之一。 一、道教的渊源 道教产生于东汉时期,和东汉之际的社会历史环境有密切的联系。东汉中叶以后整个社会一直动荡不安,政治上的外戚与宦官两大集团把持朝政,统治日益腐败和黑暗,豪强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加上当时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疫病流行,广大农民流离失所,陷于悲惨痛苦之中。现实世界的深重灾难是宗教赖以滋生的气候和土壤,“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在无法抗拒的灾难面前人们往往幻想神灵的拯救,投入宗教的怀抱,进入虚幻的乐国以获得精神和肉体的解脱。另一方面,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的时候,也会利用宗教来麻痹人民,缓解社会矛盾,消除可能的反抗。因此,道教的产生适合了当时社会历史的需要。 道教思想和方术“杂而多端”的内容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是在中国古代的文化思想中孕育产生的。道教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原始宗教信仰基础上,神化了老子关于“道”的学说,吸收了道家、阴阳五行家、儒家谶纬学中一些思想,由方仙道和黄老道演变而来。 道教主要来源于古代的巫术和方术。巫术与古代宗教信仰有关,中国古代社会中,人们对周围世界包括日月星辰山川河海以及自己的祖先甚为崇拜,视之为神灵,对它们顶礼膜拜,逐步形成了一个天神、地衹和人鬼的多神的神灵系统。巫是神与人之间的中介者,能沟通人神,通过降神、祈雨、占筮、预言、禁咒、医病等手段成为古代社会不可缺少的职业者。道教吸收和继承了这个多神的神灵系统和交通神人的巫术。方术和神仙传说有关,《楚辞》中有神游的故事,《庄子》中的“至人”、“神人”能餐风饮露、逍遥世外,其后燕齐一带出现了迎合上层贵族永享富贵的奢望,鼓吹长生成仙之术的神仙方士,他们利用战国时齐人邹衍的五行阴阳学说解释神仙方术,从而形成了神仙家,即方仙道。齐威王、秦始皇、汉武帝都醉心于方术,寻觅长生不死之药。神仙家的信仰和方术皆为道教所承袭。 道教要构建本教的教义需要思想理论的营养,道教采纳消化了以“道”为学说核心的道家哲学和阴阳五行化了的儒家经学的一些思想作为道教的理论基础。道教推尊老子为教主,以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子》等道家学术典籍作为本教经典。道教采纳了道家以“道”为宇宙本原和最高法则的思想并加以神化,突出了“道”的超越性和神秘性,还吸收了道家清静无为、含德抱一的心性炼养理论,“长生久视”的养生论和神仙思想。尊崇黄帝和老子黄老道家与神仙方术结合,神化老子,形成崇奉老子为神明的黄老道。黄老道与方仙道逐渐合流,成为早期道教的源头。道教另一个思想来源是儒家经学。道教吸收了儒家仁义忠孝的伦理思想,还吸收了谶纬神学。谶纬之学始于西汉大儒董仲舒,讲阴阳灾异、福瑞祯祥,神化孔子,儒生也逐渐与方士合流,浓厚的宗教气氛推动了道教的出现。 二、道教的形成与发展 道教经历了创立、发展、兴盛、和逐渐衰落四个阶段的发展与变迁,从早期的民间宗教发展成为与儒教、释教并立的中国传统社会三大思想意识形态之一。 东汉是道教创立时期。早期道教主要在民间传播流行,五斗米道和太平道是早期道教的两大派别。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是张陵在西蜀鹤鸣山创立的,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自称出于太上老君的口授而造作道书。太平道为张角所创,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教徒数十万,发起了东汉末年规模巨大的黄巾起义。五斗米道和太平道都利用符咒辟邪驱鬼,为人治病,祈福攘灾。早期道教在理论和信仰上还处于相对原始的状态。 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发展定型时期。黄巾起义被镇压后,道教开始分化,一部分仍然在民间以通俗形式存在,并不断地发动起义活动;另一部分则向上层发展,参与政治活动,为适应上层统治者的需要,对民间道教进行了改造。东晋葛洪撰《抱朴子》,系统总结战国以来神仙方术的理论,建立了基本完备的道教神学体系。还将道教的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起来,提出以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嵩山道士寇谦之自称奉太上老君意旨,“清整道教”,制订乐章诵诫新法。南方的庐山道士陆修静吸收佛教修持仪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