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探究细胞内部神经冲动的产生 大气电场与地电场 转
lpar;1rpar;探究细胞内部神经冲动的产生period;大气电场与地电场lbrack;转rsqb;
神经冲动就是动作电位,在静息状态下(即没有神经冲动传播的时候)神经纤维膜内的电位低于膜外的电位,即静息电膜位是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也就是说,膜属于极化状态(有极性的状态)(注:这与晴天电场很类似,都是内里为负电,外显正电位)。
在膜上某处给予刺激后,该处极化状态被破坏,叫做去极化。在极短时间内,膜内电位会高于膜外电位,即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形成反极化状态。接着,在短时间内,神经纤维膜又恢复到原来的外正内负状态——极化状态,这个过程称为复极化。去极化、反极化和复极化的过程,也就是动作电位——负电位的形成和恢复的过程,全部过程只需数毫秒的时间。
神经细胞膜上出现极化状态:由于神经细胞膜内外各种电解质离子浓度不同,膜外钠离子浓度高,膜内钾离子浓度高,而神经细胞膜对不同粒子的通透性各不相同。神经细胞膜在静息时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小,膜内的钾离子扩散到膜外,而膜内的负离子却不能扩散出去,膜外的钠离子也不能扩散进来,因而出现极化状态。
动作电位的产生:在神经纤维膜上有两种离子通道,一种是钠离子通道,一种是钾离子通道。当神经某处收到刺激时会使钠通道开放,于是膜外的钠离子在短期内大量涌入膜内,造成了内正外负的反极化现象。但在很短的时期内钠通道又重新关闭,钾通道随机开放,钾离子又很快涌出膜外,使得膜电位又恢复到原来外正内负的状态。
大气电场的英文名称为atmospheric electric field为存在
于大气中而与带电物质产生电力相互作用的物理场。
它是作为参考的正常状态的大气电场。在晴天电场中,水平方向的电场可略去不计。大气电学中规定这种指向铅直朝下的电场为正电场,其梯度称为大气电势梯度。晴天电场随纬度而增大,称为纬度效应。就全球平均而言,电场强度在陆地上为120伏/米,在海洋上为130伏/米。在工业区,由于空气中存在高浓度的气溶胶,电场强度会增至每米数百伏。晴天电场具有日和年两种周期性的变化。在海洋和两极地区,电场日变化和地方时无关,在世界时(格林威治平太阳时)19时左右出现极大值(注:申酉交会),04时左右出现极小值(注:寅时),呈现一峰一谷的简单波状,振幅约达平均值的20%。但对大多数陆地测站而言,电场日变化和地方时有密切关系,通常存在两个起伏,地方时04~06时(注:寅卯时)和12~16时(注:午时和未时)出现极小值,07~10时(注:辰巳时)和19~21时出现极大值(注:酉时),振幅约达平均值的50%,这种变化与近地面层气溶胶粒子的日变化密切相关。电场的年变化,在海洋上不明显;而在南、北半球陆地测得:冬季出现极大值,夏季出现极小值。有人发现大气电场还有27天和11年周期的变化,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地表和电离层两个良导电面之间形成的晴天电场,其值以地表为最大,随高度按指数律迅速减小,在对流层中一般可表为式中E是电场强度(伏/米),h是高度(公里)。
扰动天气电场同气象要素的变化有关。当存在激烈的天气现象(如雷暴、雪暴、尘暴)时,大气电场的数值和方向均有明显的不规则变化,高云对电场的影响不大,低云则有明显的影响,雷雨云下面的大气电场,甚至可达-104伏/米。在层状云和积状云中,电场的大小和方向变化很大,通常出现的场强约为每米数百伏,雷雨云中还要大2~3个量级。
由于大气电场的变化和天气有关,世界上有些观象台,长年积累资料,以寻求大气电场等要素变化的规律及其与天气和气候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1830年,英国福克斯(P.Fox)首先在黄铜矿上观察到了自然电场。由于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他未能认识这种电场的本质。1847年,巴洛(W.H.Barlow)从英国的电话线中最先发现了大地电流。1859年伴随大磁暴发生了强烈的极光和地电流,地电流破坏了许多通信工作,从此,地电流观测被通信部门所重视。1865年,在英国的格林威治天文台上,建立了第一个地电观测点,在东西和南北两个方向布极,极距约15公里。1889年,舒斯特(A.Schuster)首先尝试用地球电磁场的日变化来确定地球深部的电性。20世纪20年代,地电场被用于勘探有用矿床。1936年,吉什(O.H.Gish)和鲁尼(W.J.Rooney)在总结长期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绘制出第一幅世界时18时的全球电流涡旋线分布图。图中表明位于赤道南北的8个电流环的中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而位于北极区的4个电流环中心位于北极圈附近。1950年苏联的吉洪诺夫(А.Н.Тихонов)提出了利用单点测量大地电磁场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期末试卷.docx VIP
- 地铁疏散平台施工方案.docx VIP
- 2021中国智能家居生态发展白皮书.pptx VIP
- 中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报告.docx VIP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答案(3套,涵盖95_试题)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docx VIP
- 智能家居生态发展白皮书.pptx VIP
- 2018-2024年海峡杯数学竞赛真题及答案(三年级).pdf VIP
- 铁路线路防护栅栏(通线〔2023〕8001)下.docx VIP
- 范德堡法.doc VIP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高中语文高三期末通关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