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课后题答案复习资料.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古代社会的资源、环境与生产方式一、试述中国古代资源禀赋与社会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 资源禀赋包括 土地资源 和矿产资源 两部分。 【土地资源的特点】 优势:我国土壤特征各异,植物品种繁多。能为农业生产提供种类丰富产品。劣势:(导致传统农业规模小、脆弱) 可利用的 土地面积小 ,耕地和人口矛盾突出。 土壤种类繁多,但有良好 蓄水性 和可耕性 的土地较少。 气候条件 差,自然灾害频发。 【矿产资源的特点】 我国国土广, 矿产资源的总量大、种类多 。但是我国矿产资源也存在两个缺陷: 一是 富矿少,贫矿多。 二是 单一矿少、矿产资源分布不均衡 ,开发 利用不充分 ,“风水说”观念对矿产资源开采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在古代社会,以耕织结构为基础的小农经济一直居于传统经济生产方式的主导地 位。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种生产方式被延续下来、 不断强化,成为中国古代社会超稳定结构的基础。 三、试述影响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形成的主要因素。 1、小农家庭的规模及贫困状况 汉后, 小农经济普遍是贫困的五口之家, 产品除消费交换外所剩无多, 不足应付家庭正常支出外的需求。 2、农业“低投入——产出”的形成 为了维持生存,小农在生活和农业生产投入上都尽量减少开支。 3、农业的高剥削率 历史上赋税绝对值连增,赋税在多数时期一直维持在 30%以上的高水平。4、农桑之外的小农生活依赖 中国古代小农生存状况窘迫,不得不依赖于种桑、饲养畜禽、果菜水果等副业。 第二章 中国传统社会的农业经济二、分析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缓慢的原因。 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土地所有制结构】 地主土地所有制 是最主要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也是发展最充分、最典型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国家土地所有制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始终没有占据主导地位。国家土地所有制主要包括:大量未开垦的土地, 诸如山林川泽沙漠荒地等。国家直接控制的可耕土地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是中国传统社会 最大量、普遍存在 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规模小: 由于它是把所有权和经营权牢固的结合在一起, 因而占有土地的数量受自身经营能力的制约,在资金等物质生产条件都较恶劣的环境中只能寻求在数量有限的小块土地上不断 地投入劳动力,强化精耕细作的程度。 极不稳定, 流转速度快 :一些自耕农通过购买土地上升为地主, 更多的自耕农则可能丢失土地而破产。 土地买卖机制、 土地兼并机制、 土地离散机制同时起作用的结果, 造成 土地关系的剧烈动荡 。制约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过程十分缓慢。 【租佃关系】 传统社会租佃制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时期 依附农 租佃制 ,这是一种超经济强制关系,地主对于佃客及其家属的人身享有管辖、处罚和役使的权利,还有权限制他们的自由,可以迁徙转让他们。 分成租 契约租佃制 ,这是一种经济强制关系,佃农基本上拜托了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但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还处于半分离状态。 定额租 契约租佃制 ,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发生分解。 这三种租佃制 对佃农的剥削 是十分残酷的、 具有封建性。 严重 影响了 我国近代农业经济的正常发展。 综上所述, 土地所有制结构和租佃关系 是影响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变的主要原因。三、分析中国传统社会土地运动机制变动趋势。 【土地买卖机制】 土地可以作为商品合法买卖。 【土地兼并机制】 社会财富地产化、土地占有集中化 。土地兼并早在汉时代就已产生,这种兼并土地的经济活动几千年来始终没有终止。 【土地离散机制】 是指通过土地买卖或其他方式, 使土地占有规模日趋 小型化、 分散化 的一种趋势土地离散机制是使我国传统社会一直未能出现稳定的产的重要原因。 第三章 工商业发展与主要制度安排一、论述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及其特征 【发展阶段】 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手工业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1、汉代 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要反映在 铁器 的广泛使用、 丝制品 的发展与 造纸工业 的创建三个方面 2、宋代 手工业的发展主要反映在 矿冶业 、雕版印刷工业 以及 纺织业 的规模扩及 印染技术 的 进步等方面。 3、明清 时期的手工业的突出发展反映在 制瓷、棉纺织 等生产领域。 【发展特征】 1、手工 部门 不断增加 2、技术 不断进步; 劳动分工 不断发展 3、手工业 生产规模 扩大; 工场手工业 的出现 4、手工业分布随经济中心逐渐 南移 5、官营私营手工业并存 二、简述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征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1、商业中心 随经济重心 逐渐南移 ,这一过程, 三国南朝始见征兆 , 唐后期加快 发展,到 宋代乃告完成 。 2、城市之后, 农村集市贸易 逐渐发展,唐时加快,明清时突出,出现 专业市集 , 新兴市镇 。 3、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 市场

文档评论(0)

文档查询,农业合作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土默特左旗农特农机经销部
IP属地广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50121MA0R6LAH4P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