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懂而不会”现象的理解和破解
温岭市新河中学 江庆君 李巧敏
摘要: 作为一线数学老师,每次考完试,总能出现这样的情景 .学生:这个题目老师上课 类似的讲过,但我又不会了,其次,老师:这个题目上课明明讲过的,但学生还是不能得分 . 这些对话反应出当前我们高中数学存在的教和学之间的不协调,所谓教是为了“不教” ,不是为了“再教” ,更不是为了“教了又教” .
关键词: 懂而不会 教与学 理解和破解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 高中学生常常走入这样一个怪现象中:老师上课讲的我们都能听懂 ,
可课后作业总是做起来很吃力 , 错误百出,甚至没有一点思路 . 有时就算考试考到课堂一模一样的例题,我们还是会失分 . 这种怪现象困扰了我们很大一部分同学 , 为此 , 我们做了关于于数学学习“听懂却不会做题”的调查 :
选项 比例
听课很认真,只是思维被动,处于接受状态 30%
对老师的依赖性太强,疑难问题只等老师分析,自己不主动问 60%
听课时注意不集中,没有主动思考 10%
听课和做题是高中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手段 , 有些学生觉得听懂了 , 但当教师讲完课 , 布置习题让学生自己做时 ,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 , 由于学生自身的因素和题目故意设置的干扰因素等
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 往往会使学生在解题的某个环节停滞不前 . 我们把这种各门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称之为“懂而不会” . 即在新知识学习时学生课上能听懂教师讲的内容 , 课下
却不会灵活运用 .
高中数学“懂而不会”的几种现象
从学生学习过程的角度对“懂而不会”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学生学习程序性知识具有不同的境界 , “懂”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基本境界 , 而“会”是一个更高的境界 .
现象一:“似懂非懂,知其形,不知其意”
学生能“听得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是对“懂”的理解有误 . 有的学生懂,只是懂得了解题每一步,是在老师讲解下的懂。自己想不到的地方,因为老师讲课时有提示,有诱导,
能想起来 . 同样的问题,没有老师提示就想不起来,说明“懂”非真“懂” . 教学片段 1 :
(1)等差数列
an 中, a1
1, a2
4, 求an ; ( 2)等差数列
an 中, a1
2, a2 5,
an 2
an 1
an 1
an ,求an . 笔者所在的班级测试结果显示:第一题正确率有 92% ,而第二
道题正确率只有 62%,第三题正确率只有 36%,为了了解学生情况,我和学生进行了谈话 .
师: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是什么?
生众: a
a1 (n
1) d.
师:知道什么是等差数列?
生众:知道,(学生把等差数列定义复述了一遍 ).
师: 能用自己的话把它表达出来吗? 生曱:茫然 .
生乙: an
an 1
d n 1 .
生丙:在数列中,任何间隔相同的的两项的差是一样的 ,就是等差数列 .
分析:在这个案例里,学生对等差数列这一定义的“懂”有不同层次:像学生甲这类的,只
是记住了它的定义;像学生乙这类的,虽然有理解,但只是浮于表面 .只有向学生丙这类,才是对这一定义有深入的理解,真正的懂了 .懂的层次不同,学生会的题目就必然有所差别,出 现上面的结果也就不足为奇了 .
现象二:“不懂装懂,仿其形,不知创造 ”
“懂而不会” 现象的差异性 , 表现在不同老师对同一内容的教学, 学生所产生 “懂”和“会” 的效果不同;还表现在不同学生对同一老师的讲授,所出现的“懂而不会”现象的层次不同 . 所以说“懂而不会”现象具有差异性的特征 . 教学片段 2 :在 100 件产品中,有 98 件合格品,
2 件次品 , 从这 100 件产品中任意抽出 3 件,
( 1) 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抽法?
( 2) 抽出的 3 件中恰好有 1 件是次品的抽法是多少种?
( 3) 抽出的 3 件中至少有 1 件是次品的抽法有多少种?
第( 3)问竟然有 80%的同学选择
C 1C 2
. 这样的题目让学生既懂又会是要点功夫的。 具体破
解方法,在下面教学案例中呈现 .
2 99
现象三:“懵懵懂懂,会表象,不知本质”
作业缺认真。 没有认识到作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 在做作业解题时, 往往只满足于问题的答案,对于审题、推理、计算的严密性、解法的简捷性和合理性不够重视,把作业当成
负担,除作业质量差外,错失了培养各种良好习惯的机会 .
高中数学“懂而不会”现象的破解
从教学论看 , 在教学过程中 , 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主导作用发挥主体作用。主导作用的核心是启发诱导 , 主体作用的核心是独立思考。目前教学
的弊端之一是 : 教师讲的太多 , 抑制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 一堂课往往是教师一讲到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传热学第5版课后习题答案(杨世铭-陶文铨)].docx VIP
-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制度及目录、工作程序.pdf VIP
- 02S404 防水套管国标规范.pdf VIP
- 重型车DPF标定手册.pdf VIP
- 办公租赁合同模板下载(3篇).docx VIP
- GB∕T 39743-2021 滑动轴承 热塑性塑料轴套 尺寸与公差.docx VIP
- 《GB8958-2006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2025版)深度解析.pptx
- JTT 660-2006 -水上加油站安全与防污染技术要求.pdf VIP
- 药品处方集课件.pptx VIP
- 2022-2023学年浙江省9+1高中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英语 试题(学生版+解析版).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