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性周围神经病_Ma Feng Xing Zhou Wei Shen Jing Bing.docxVIP

麻风性周围神经病_Ma Feng Xing Zhou Wei Shen Jing Bing.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文档 PAGE PAGE 1 麻风性周围神经病_Ma Feng Xing Zhou Wei Shen Jing Bing 一 概述 麻风杆菌侵害四周神经,使之受损称为麻风性神经病。患者临床可消失肿胀、痛苦、压痛或轻瘫。本病是典型的感染性神经炎,是由麻风杆菌直接侵入神经所致,常表现为受累神经支配区感觉、运动障碍及皮肤损害,若肉芽肿四周大神经,如尺神经、正中神经、腓神经、耳后神经及面神经等受侵,可表现为该神经分布区感觉运动障碍。建国后由于乐观防治,本病已得到有效的掌握,发病率显著下降。 二 病因 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疾病,主要侵害皮肤和四周神经,亦可累及深部组织和器官。麻风杆菌主要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入人体。本病不胎传,也不遗传。麻风杆菌于1873年由挪威学者汉森所发觉,抗酸染色为阳性。它的生活适应力量较低,离开人体后在自然环境下只能存活几天;在60℃温度下,经1小时即丢失生活力量;抗煮沸性仅为1~8分钟;在夏季日光下直射2~3小时,就可完全丢失生活力量;至今体外人工培育尚未胜利。 人类是麻风菌的主要宿主和传染源。未经治疗的麻风患者(主要是多菌型患者),其皮肤及黏膜损害处含有很多麻风菌,可以通过呼吸道和皮肤,随皮肤破损后渗出液或鼻黏膜分泌物排出体外传染给他人。与传染源长期亲密接触者,可能会增加传染的机会。而免疫力低下、贫困、养分不良、过度疲惫、卫生状况差、住房拥挤、居住环境潮湿、皮肤有破损和赤足水田作业等多种因素,均是导致其发病的危急因素。 三 临床表现 麻风菌进入人体后生长繁殖的世代周期较长,约是结核菌的13~15倍。感染麻风菌后通常经过2~5年的埋伏期方可发病,而短的为3个月,少数可长达10年以上。发病一开头往往没有全身症状,局部皮肤上可只有蚁走或灼热等异样感觉。然后,绝大多数患者可消失一块或多块不同形态的皮肤损害(如红白斑疹、丘疹、斑块、结节等),以及四周浅神经(主要是尺神经、腓总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等)损害,如神经粗大,痛苦、压痛,感觉障碍,肌肉萎缩、无力及瘫痪。 麻风反应:麻风反应是在麻风病慢性过程中,不论治疗与否,突然呈现症状活跃,发生急性或亚急性病变,使原有的皮肤和神经损害炎症加剧,或消失新的皮肤或神经损害。发生的缘由尚未完全清晰。但某些诱因如药物、气候、精神因素、预防注射或接种、外伤、养分不良、酗酒、过度疲惫、月经不调、妊娠、分娩、哺乳等很多诱发因素都可引起。近年来认为麻风反应是由于免疫平衡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对麻风杆菌抗原的急性超敏反应。临床表现的特点: 1.皮损处或四肢远端有不同程度的冷热觉、痛觉或浅触觉的障碍(感觉迟钝或丢失),一般无痒感,但局部常有出汗削减或闭汗; 2.有的伴有四周浅神经的粗大。 四 检查 1.麻风杆菌检查 取活动性皮损组织液印片进行抗酸染色,结核样型麻风多呈阴性,瘤型麻风多呈阳性。主要从皮肤和黏膜上取材,必要时可作淋巴结穿刺查菌。 2.组织病理检查 对麻风的诊断、分型和疗效判定都有重要意义。取材应选择活动性损害,宜深达脂肪层,如损害不同,取材时需要同时切取两处送检,这对界线类麻风诊断是有价值的。 (1)组织病理结核样型麻风主要表现为真皮小血管及神经四周有上皮样细胞浸润,抗酸染色常查不到抗酸杆菌;瘤型麻风表现为真皮内含有泡沫细胞(即麻风细胞)肉芽肿,抗酸染色显示泡沫细胞内有大量的麻风杆菌,因不侵害真皮浅层,故表皮与真皮间有一无浸润带。 (2)麻风菌素试验麻风菌素试验用于测定机体对麻风杆菌的迟发型变态反应,结核样型麻风多呈强阳性,而瘤型麻风多呈阴性。是一种简易的测定机体对麻风杆菌反抗力的方法,可部分地反映机体对麻风杆菌细胞免疫反应的强弱和有无。麻风菌素的种类有粗制麻风菌素、纯杆菌麻风菌素和纯蛋白麻风菌素,目前通用者为粗制麻风菌素(又称完整麻风菌素)。 五 诊断 麻风病的诊断必需细致急躁,争取早期确诊、不漏诊、不误诊。早治早愈,不致丢失时机使病情加重,造成畸形、残废,或扩大传染。 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症状、细菌检查和组织病理等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对个别难以确诊的病例,可以定期复诊和随访,或请有关科会诊,赐予排解或确诊。 六 鉴别诊断 麻风性神经病须与肥大性神经病、脊髓空洞症及雷诺病相区分。晚期麻风需与结核,梅毒相鉴别。 七 并发症 麻风病如能早期发觉和治疗,并且准时预防和处理麻风反应,就不会有永久性损害。反之,则因为神经损害可能导致无痛性损伤和烫伤,引起溃疡和感染;或者指、趾屈曲,严峻者造成骨缺损甚至手、足的缺失;有的还会引起脱眉、面瘫,甚至损及视力,导致失明。晚期患者内脏等处还可发生病变。 八 治疗 要早期、准时、足量、足程、规章治疗,

文档评论(0)

130****04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