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主题手抄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阳节主题手抄报 【篇一:重阳节手抄报内容 -话重阳】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 -话重阳,阴历玄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由于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玄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先人以为是个值得庆贺的祥瑞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篇二:九九重阳节手抄报内容】 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重阳节的起源,最早能够推到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 汉代,过重阳节的风俗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受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穷人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此后重阳的民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录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言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风俗。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此后以后,宫廷、民间一同庆贺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种的活动。 宋代,重阳节更加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录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武林旧事》也记录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 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一同吃花糕庆贺。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 清代,明代的民俗仍旧流行。 20 世纪 80 年代起,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 助老的民风。 1989 年,中国政府将阴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2012 年 12 月 28 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改正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阴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重阳节手抄报故事 有一天,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快黑了,这先生还没找上歇处。由于主人家里很窄,只有个草棚子房,于是就在灶房里打了个草铺,让妻子儿女都在草铺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将就着过。 次日天刚亮,算卦先生要走,庄户人叫醒妻子给先生做了一顿好吃喝,又给先生装了一袋白蒸馍。算卦先生出了门,看了看庄户人住的地方,叮嘱他说:到九月九,全家高处走。庄户人想,我平常 没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上高处走啥呢 ? 但又一想,人常说算命先生会看风水精晓天文,说不定我住的地方会出啥麻瘩。到了九月九,就到高处走一走吧,全当让全家人看看风景。 到了九月九,庄户人就带着妻子儿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骊山顶峰去游玩。等他们上山后,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冲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冲毁了。不大功夫,整个一条山沟都被泡了。庄户人家这才理解算卦先生为什么让他全家九月九登高。 这事传开后,人们就每逢夏历九月九,扶老携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传到今。重阳节诗歌大全 从古到今对于重阳节的诗歌数不胜数,在重阳节手抄报中加入几首重阳节的诗歌也是极好的,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对于重阳节的诗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旅中过重阳 【唐】朱庆馀 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登高思故人,满目是穷荒。草际飞云片,天涯落雁行。故山篱畔菊,今天为谁黄。重阳日陪韦卿宴 【唐】朱湾 何须龙山好,南亭赏不暌。清规陈侯事,雅兴谢公题。入座青峰近,当轩远树齐。仙家自有月,莫叹斜阳西。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唐】樊忱 净境重阳节,仙游万乘来。插萸登鹫岭,把菊坐蜂台。 十地祥云合,三天瑞景开。秋风词更远,窃捓挚翟铡 #65533; 九日登巴台 【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彷徨。 重阳节起源: 重阳节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需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每日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亲母亲,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告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同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去瘟魔。桓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探询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桓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峰,找到了那个有着奇特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人,终于收容了桓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桓景忘餐废寝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篇三:九九重阳节的手抄报资料】 九九重阳节的手抄报资料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 “重九节 ”,是一个纪念祖先及扫墓的节日。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喜的日子。

文档评论(0)

135****96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