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规饮用水净化技术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常规饮用水净化技术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第13卷第1期
2002年1月 水科学进展ADVANCESINWATERSCIENCEVol 13,No 1 Jan ,2002
常规饮用水净化技术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白晓慧1,贺兰喜2,王宝贞3
(1 浙江大学环境工程系,浙江杭州 310029;2 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北京 100800;
3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
摘要:分析了我国饮用水水源的污染现状,指出我国一直沿用至今的常规饮用水处理技术所面
临的巨大挑战,以及对人们健康造成的潜在影响。结合优质饮用水的概念,提出饮用水水质指
标体系的发展方向。根据世界各国饮用水深度净化技术的研究现状,认为吸附、氧化和膜技术
及其结合是当前较有前途的饮用水深度净化技术。
关 键 词:饮用水;水源水;污染;深度净化;问题
中图分类号:R123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6791(2002)01 0122 06
1 饮用水水源的污染及危害
人们生活用水、生产用水主要来自地表水和地下水,其中地表水分布较为广泛,来源丰富且利用较为方便,加之地下水的过量开采,水位急剧下降,因而各种地表水源(如江河、湖泊、水库等)已成为人们用水的主要来源。近几年来,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尤其是有机化工、医药、农药、杀虫剂及除草剂等生产工业的迅速增长,有机化合物的产量和种类不断增加,各种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未达到排放标准就直接进入水体,对地表水体造成了极大危害,水源水质也因此急剧下降。
除化学物质大量排入水体外,在饮用水中还不断出现新的病原微生物。微小似病毒、贾第虫、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包括O-157大肠杆菌)、小隐孢子虫、嗜肺军团菌等都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检测出来的。
自来水供水系统的病毒存在已引起各国深切关注。法国、美国、罗马尼亚、印度等国都从常规处理后投氯消毒的自来水中检出病毒。俄罗斯的研究资料指出,在自来水系统中一年四季均可分离出肠道病毒。1982年在我国武汉市某自来水厂出水中检出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1987年,在同一水厂出水中检出肠道病毒量达78pfu/L。
有几百种肠道病毒,水是传染疾病的重要媒介。由于病毒的抗性及其单体的大小(20nm),使其能容易地穿过土壤系统。病毒能在地下水中存活达数月之久,与大肠杆菌相比对水消毒剂的抵抗性更强。
收稿日期:2000 09 04;修订日期:2001 01 08
作者简介:白晓慧(1969-),男,山西太原人,浙江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理论和技术的
第1期白晓慧等:常规饮用水净化技术面临的挑战及对策123
1976年隐孢子虫首次在人体内检出,此后,它被确认为腹泻病的病因。在亚洲、澳大利亚、非洲和南美洲十分盛行。现在在美国,隐孢子虫是最主要的水传染病因。在英国、日本、荷兰,饮用水传染病爆发也与隐孢子卵囊有关。隐孢子虫病主要是水传播。微孢子虫是在细胞内形成孢子的主要寄生虫,典型的感染症状包括慢性腹泻,脱水和严重的失重(10%体重)。由于微孢子虫的孢子从感染体排泄进入污水,也就存在被污水污染水体的可能,微孢子虫的动物宿主能增加其含量并且以高水平进入供水水源中。由于其尺寸小(1~5 m),它们很难用常规过滤技术去除,而且它也类似于隐孢子虫对氯消毒有很强的抗性。
在美国,因为水源受污染,常规的饮用水处理导致的饮用水不合格事件屡有发生。美国对30个城市11590个城镇的给水进行的调查指出:饮用经氯化后的地表水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险。人们对水质最普遍的抱怨是味和嗅的问题,恶味迫使许多用户寻求别的饮用水水源,例如私人水井、蓄水池或瓶装水。
2 常规水处理工艺的局限性
给水处理的方法是根据水源水质和用水对象对水质的要求而确定的。在逐渐认识到饮用水存在水质污染和危害的同时,人们也开始了长期不懈的饮用水净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到20世纪初,饮用水净化技术基本形成现在被人们普遍称之为常规或传统处理工艺的处理方法,即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和消毒。这种常规的处理工艺至今仍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用。
但是,随着有机化工、石油化工、采矿、农药和医药工业的迅速发展,水中有害物质逐年增多。同时,随着水质分析技术逐渐改进,水源水和饮用水中能够测到的微量污染物质的种类不断增加,使人们在饮用水的水质净化中碰到了新的问题。
根据现有检测技术发现给水中有2221种有机物,在饮用水中发现756种,其中20种为致癌物,23种可疑致癌物,18种促癌物,56种致突变物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