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导游证考试复习资料《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南方部分少数民族》.docVIP

2021年导游证考试复习资料《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南方部分少数民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1年导游证考试复习资料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南方部分少数民族》 一、土家族 (一)概述 土家族集中居住在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的丛山之中,现有人口约835.4万。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但是绝大多数人使用汉语,仅有少数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 土家族从事农业生产,善于渔猎,其经济发展虽受汉族影响较大,但也有自己的特点。 织绣艺术是土家族妇女的传统工艺。土家族的传统工艺还有雕刻、绘画、剪纸、蜡染等。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是土家族妇女独特的织锦工艺品,仅织锦图案就多达数百种。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传统舞蹈有“摆手舞”“八宝铜铃舞”及歌舞“茅古斯”。其中,“摆手舞”是最著名的土家古老的舞蹈,每年春节期间都要举行“摆手舞”会。土家织锦和“摆手舞”并称土家族人民的艺术之花,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外,土家族的傩戏被人们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土家族迷信鬼神,崇拜土王(整个土家族的祖先),尊奉土老师(巫师),相信兆头。道教、佛教和基督教先后传人,对土家族的宗教信仰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民俗 土家族的房屋依山而建,呈虎坐形。其中土司或土官居住的木架屋雕梁画栋、房顶盖瓦,俗称吊脚楼。吊脚楼的基本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正屋和厢房(即吊脚部分)的上面住人,厢房的下部有柱无壁,用来喂养牲畜、堆放杂物。 土家族多食苞谷、稻米,爱好喝酒,善食辣椒、花椒、山胡椒。习惯做腊肉、甜酒、团馓和糍粑等。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有“辣椒当盐”的嗜好。爱喝用糯米、高粱酿制的甜酒和咂酒。 土家族的服饰现在与当地汉人的服饰差不多。但是在高山地区的土家老人的穿着和保存的衣饰,则与汉族、侗族和苗族的服饰不同。土家族的服饰布料多为自纺自织的土布(史称溪布或峒布)。男装为对襟短衫扣子很多,下着长裤。无论年老年轻,爱用青布包头。女装为短衣大袖,左衽开襟,滚镶花边,原着八幅罗裙,后改镶边筒裤,头缠墨青丝帕或布帕。 清雍正以后,土家族的婚姻制度逐渐和汉族接近,但仍保留一些原始婚俗的残余,如“以山歌为媒”的自由择偶、婚礼中“哭嫁”的习俗等。 土家族过去多实行火葬,后受汉族影响实行土葬。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赶年、六月六等。赶年,就是土家族比汉族提前一天或几天过春节。月大在腊月二十九,月小在腊月二十八,也有在腊月二十七、二十六的,所以称为赶年或调年会。过赶年的习俗,相传与土家族祖先为了抗击外来侵略,提前吃年饭以出发迎战有关系。 土家族的禁忌有:禁食狗肉;忌随意移动火塘中的三脚架,忌用脚踩灶或坐在灶上以及将衣裤、鞋袜和其他脏物放在灶上;客人不能与少妇坐在一起,但可以与姑娘坐在一条长凳子上;忌在家里吹口哨、打呜呼和随意敲锣打鼓。 二、壮族 (一)概述 壮族,旧称“僮”,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90%以上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云南省、湖南省、广东省和贵州省等地。现有人口约1700万。 壮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壮语属汉藏语系,分南北两大方言。壮文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创制的文字,已在壮族地区全面推行使用。 壮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唐宋以后,佛教、道教传人壮乡,对壮族农村影响较深。 壮族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薯类等。壮族地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森林面积广,盛产樟木、银杉等名贵木材。果品也很丰富,甘蔗产量居全国首位。南珠、三七、蛤蚧是壮族地区素负盛名的特产。 壮族具有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广西南部的花山原始崖壁画是壮族古代文化艺术精华,壮族人民铸造使用铜鼓已有2000多年历史,索有“铜鼓之乡”的誉称。壮锦是壮族享有盛誉的工艺纺织品,以织工精巧、图案别致、色彩绚丽和结实耐用著称,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刺绣、竹芒编等皆名扬远近。壮歌久负盛名,定期举办“歌圩”盛会。“歌圩”是壮族人民对歌、赛歌的盛大集会,相传跟唐代歌仙刘三姐有关。目前壮族的刘三姐歌谣、壮族织锦技艺、壮族歌圩、铜鼓习俗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民俗 壮族住房多与当地汉族相同。部分地区居民住“干栏式”(叉称“麻栏式”)建筑,竹木结构,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堆放杂物。 壮族在饮食方面,主食是大米和玉米。蔬菜品种比较丰富,常以水煮的方法烹制。壮族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术薯酒,度数都不太高,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年节时,用大米制成各种粉糕,五色花饭及外形奇特的各种粽子。喜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妇女有嚼槟榔的习俗。 壮族服饰各地不一,广西西北部,年老壮族妇女多穿无领、左衽、绣花、滚边的衣服和滚边、宽脚的裤子,腰间束绣花围腰,喜戴银首饰;广西西南部龙州县、凭祥市一带的妇女,着无领、左衽的黑色上衣,包方块形状的黑帕,穿黑色

文档评论(0)

蓝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活泼开朗、乐观上进、有爱心并善于施教并行;上进心强、勤于学习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综合素质。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