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狼 的生态主义解读
lowbar;海狼lowbar;的生态主义解读
文学界·文学评论
《海狼》的生态主义解读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摘要:《海狼》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之一。本文拟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个层面来揭示作品中隐含的生态意识,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指出实现生态和谐的可能途径。
关键词:杰克·伦敦;自然;生态批评;和谐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21)02-0015-02
杰克·伦敦是美国二十世纪末的一位重要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通常将人物置身于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展示人与自然的搏斗。《海狼》(TheSea-wolf)正是这样一部作品。主人公汉弗莱·范·韦登乘坐的渡船被一艘货轮撞翻落水,被路过的捕海豹船“魔鬼”号救起,就此被迫随船远航。船长“海狼”拉森,野蛮,专横,力大无穷。他是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无视道德,生命价值,一直企图改造韦登这个有着强烈资产阶级道德观的书生。在日本海附近,“魔鬼”号救起一名叫莫德布鲁斯特的女作家。和范·韦登一样,她相信生命是有价值的,道德是有地位的。范·韦登从一个纤弱的书生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人,他学会驾驶帆船和莫德一起逃到安第弗岛。后来“海狼”拉森也来到小岛,但此时他已因头痛症而失明,魔鬼号的桅杆折断,船员都弃他而去。范·韦登设法修复桅杆,驾魔鬼号返回文明社会,“海狼”拉森则病死在荒岛上。本文试图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海狼”,揭示作品中隐含的生态意识,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批评范式,时间并不长,但是却在逐渐从文学批评的边缘走向中心。美国学者切丽尔·格罗物菲尔蒂对生态批评的定义是:“关于文学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研究”〔1〕。生态批评关注的不仅是文本,更重要是探讨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之道。它的兴起实际上是世界范围内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和环境破坏的必然要求和结果。“生态批评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描写自然的文学,它侧重于发掘人与自然的紧张,疏离,对立,冲突关系的深层根源”〔5〕。因此,人类中心主义是生态批评的首要批判对象。“生态批评的核心是生态整体主义”〔5〕,即人和自然都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类并不是比自然更高级的存在,因此人对自然的控制和征服是不合理的。中国学者鲁枢元也对生态主义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出了三分法,将生态主义分为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个层面(鲁枢元,2021)。本文对《海狼》中的生态意识的解读将从这三个层面上展开。第一,人类企图对自然的征服,即人类中心主义,最终导致自我的毁灭;第二,膨胀的欲望导致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和社会生态失衡;第三,社会生态失衡继而导致的精神生态的失衡。
自自然的挑战,相反,当风暴即将来临,“……满天打滚的山峦般的云,慢慢地遮掩上来”〔4〕时,他的眼睛里反而“有一种奇异的光芒,一种明亮的闪闪发光的光芒,这使我知道他心里很快乐,快乐地要发狂,他正为即将降临的斗争而高兴……”〔4〕,按他的话说,这种挑战比“威士忌还要醉人呢”。面对滔天的白浪和怒吼的暴风,“他像是‘天方夜谭’里的侏儒站在硕大无比的狠毒的魑魅面前”一样,“带着高笑和嘲讽的神色,对即将来临的风暴大笑”〔4〕。风暴几乎要将“魔鬼”号撕碎,但“海狼”拉森仍然在用他的意志和风暴搏斗,他“……握住舵轮把手,使帆船依照他的意志行驶,他自己就是一个人间的神,控制了风暴,撇下冲击过来的海水,照他自己的目的行驶”〔4〕。面对自然,他绝对不肯屈服,“天知道,无论是怎样的鬼天气,我都不让给夺去哪一只舢板的”〔4〕。
“海狼”拉森对大自然没有丝毫的敬畏,在他看来,自然只是他控制和征服的对象。他无法容忍大海淹没他的舢舨,因为这样一来,他就没有足够的人手去捕杀海豹了。在小说中,作者提到海狼在“阅读达尔文和斯宾塞的著作”,实际上,在当时的美国,达尔文和斯宾塞的著作非常盛行,小说作者杰克·伦敦本人就深受影响。“海狼”拉森显然信奉冷酷的丛林法则,相信适者生存,因此,要生存下来,成为最大的那只酵母菌,他就必须控制一切,征服一切,包括大自然在内。主宰他头脑的是一种二元对立的思想,大自然在他眼中,就是去改造,去征服,去控制的对象。“海狼”拉森只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我们跟着它们向北,蹂躏它们,毁灭它们,把剥光的尸体扔给鲨鱼吃,把剥下的皮腌起来,给大都市里的太太们做肩上的装饰”“这是全不让理的屠杀,都是为着娘儿们”“用剥皮刀努力剥下这已被杀死的美丽的海兽的皮来”〔4〕。显而易见,伦敦对人类这种因为无聊的虚饰而进行的屠杀是很不以为然的。深重的生态危机正是人类滥用自然,掠夺自然的后果。小说结尾,“海狼”拉森的死似乎暗示了人类为自己的行为遭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