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痈保守治疗路径.docx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肠痈保守治疗路径 肠痈保守治疗路径 肠痈(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轻型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的患者。 肠痈(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肠痈病(TCD编码:BWV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阑尾炎(ICD-10:K35.901)。 二、诊断依据。 (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 1.2—94)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医学院校教材 IV.R6(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年) 证候诊断 瘀滞证 湿热证 热毒证 (二)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病史:转移性右下腹痛(女性包括月经史、婚育史); 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心肺查体、腹部查体、直肠指诊、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如可疑胰腺炎,查血尿淀粉酶; 辅助检查:腹部立位X 光片除外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有右下腹包块者行腹部超声检查,有无阑尾周围炎或脓肿形成; 1):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2):右输尿管结石 3):异位妊娠破裂 4):急性输卵管炎和盆腔炎 5):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 001.2-94)《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医学院校教材 IV.R6(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年)及《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四、标准住院日为≤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中医第一诊断为肠痈病(TCD编码:BWV020) 西医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35.901急性阑尾炎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 如诊断为化脓性阑尾炎重型或穿孔性及坏疽性阑尾炎需要手术治疗,或阑尾炎保守治疗无效,需要中转手术治疗,回盲部肿瘤引起的急性阑尾炎等,不进入本路径。 六、入院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隐血; (2)凝血四项、免疫八项; (3)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4)胸片; (5)心电图; (6)腹部彩超(阑尾及泌尿系); 七、治疗方法 一、证候诊断 1、瘀滞证: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伴恶心欲呕,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舌红紫暗或瘀斑,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2、湿热证:腹痛加剧,右下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右下腹或可扪及局限性包块,壮热,纳呆,恶心呕吐,嗳气纳呆,大便秘结或腹泻,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3、热毒证:腹痛剧烈,全腹压痛及反跳痛,腹皮挛急;恶寒或寒战,高热不退,烦渴欲饮,恶心呕吐,腹胀,大便秘结或似痢而不爽,小便短赤,舌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糙,脉洪数或细数。 二、治疗方案 (一)中医辨证论治 1、瘀滞证: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泄热。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加减,气滞重者,加丹参、赤芍,恶心加姜半夏、竹茹。 2、湿热证:治法:通腑泄热,利湿解毒。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加败酱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湿重者加藿香、佩兰、薏苡仁;热甚者加黄岑、黄连、蒲公英、生石膏;右下腹包块加炮山甲、皂刺。 3、热毒证:治法:通腑排胀,养阴清热。方药: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腹胀加厚朴、青皮;腹痛剧烈加延胡索、广木香;口干舌 燥加生地、玄参、天花粉。热毒伤阴损阳,见四肢发冷,腹痛绵绵者加熟附片、干姜。若病情发展,应及时手术。 (二)中医外治法: 用大蒜30克、芒硝30克共捣成糊状,右下腹衬一层凡士林纱布后,敷上大蒜芒硝糊,一日一次,主治阑尾周围脓肿。 (三)针灸治疗 体针:主穴:阑尾穴(双侧),配穴:高热痛甚加曲池、内庭,有包块者加天枢(双侧),恶心呕吐加内关、中脘,腹胀不舒加大肠俞。均取泻法,每次留针0.5-1小时,每隔15分钟强刺激1次,1日2次。 (四)西医疗法: 1.一般治疗:半卧位,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2.抗炎治疗: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据病情用药。 (五)护理 1、常规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