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清朝的民族与边疆政策 满清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如何驾驭各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关系清朝统治的根本。而清朝以灵活实用的民族政策,成为典范。 (1)满洲:八旗制度,圈占民人的大批良田划归旗人;豁免旗人的税赋与劳役。将东 北视作龙兴之地,严禁汉人进入。 (2)蒙古:满蒙联姻,满清贵族与蒙古贵族之间进行广泛的通婚。 (3)西藏:发挥佛教聚合人心的价值,尊重藏族的信仰和习俗,册封达赖与班禅。专设驻藏大臣管理。 (4)新疆:分别使用郡县制、伯克制、扎萨克制和八旗等多种行政管理制度。 (5)西南少数民族:强化对土司的管理和完善土司制度,有条件就实行改土归流。 (6)汉族:压制与笼络并存,既有“剃发易服”等血腥手段,也有尊奉孔子与儒家思想,对汉族地主与知识分子开放政权,广开恩科等手段。 3.明清易代与中国近代化的迟滞 (1)明朝中后期的近代化因素: ①经济:传统经济充分发展 ,新的经济因素大量涌现。商品经济的活跃和重商主义的抬头使根植于小农经济的一切传统观念受到挑战。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不仅为国内商业活动的发展繁荣提供了基础 ,而且还支持了强劲的海外贸易。 ⑴高产作物的引进与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 ⑵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⑶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江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⑷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的出现,徽商和晋商实力最强。 ⑸专业性的商业市镇发展较快。 ②科技:明朝当时还没有发生工业技术革命 ,但一些重大的科技成果表明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原有轨道 上的发展已日益成熟 ,并逐步向新的突破点逼近。 ⑴《天工开物》 记载 ,明朝时已经采用火药爆破法开矿 ,用竹制管道排放煤矿中的毒气 ;使用焦碳炼铁 ;在冶金中广泛采用活塞式木风箱鼓风 ;用木铁结构机车运送矿料。宋应星《天工开物》对明末各手工业部门的生产技术均有涉及,是一部明末手工业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结性著作。 ⑵明嘉靖年间 ,为预防天花 ,已经发明了种牛痘的方法。 ⑶徐光启,译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著有《农政全书》。 “徐光启的哲学思想及方法论 ,应该公正地不是和他同时 代的利玛窦等人而是和他同时代的培根、伽里略和 笛卡尔相提并论。” ⑷李时珍《本草纲目》系统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正是因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了这样不凡的成就,在中国知识阶层中就有一种将其向前推进的动势,就能够以开放的、平和的心态去接纳异质的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明末西学东渐之所以成为可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的本身,即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了面临转型的边缘。西学东渐是中国科技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即相对开放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大背景下的逻辑发展。这时出现了一个中国学术与世界科技同步发展的机会。东西方经过长期各自独立的发展,一同走到了近代的边缘,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③政治:君主专制弊端逐渐暴露,行政机制开始透明,民间舆论开放并发挥一定作用。 ⑴官僚集团在某些关键问题上能够据理力争并迫使皇帝作出让步(争国本)。 ⑵文人士大夫成立具有原始政党性质的结社团体(东林党、复社)。 ④思想文化:明末清初的反专制、“非君”思想 为了满足享乐生活的需要和保证军事供给 ,统治阶层开始大量圈占土地。以北京地区而言 ,皇帝圈占的内务府庄田达到九千顷 ;各旗王公宗 室的庄田达一万三千三百余顷 ;八旗官兵的旗地达 到十四万余顷。这种圈地 ,在经济上与关内原有的“经济发展处于对立地位 ”,阻碍了经济的发 展。大片被圈占的土地被抛荒 ,用以放牧 ,“民间辗转流离 ,哭声遍野 ”更为严重的是 ,在被圈占土地上的生产方式甚至倒退到农奴甚至奴隶制。大量的战争俘虏、被掠人口与罪犯家属沦为奴隶。一时间 ,人口买卖颇为盛行。 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的版图也已逐渐定型;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连为一体,欧洲走出了中世纪,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新兴工业文明取代传统农业文明,已成为世界大势所趋。 传统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 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 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 阶段特征 明基本史实 1368年朱元璋——1644年朱由检(崇祯) 1.概况 前期:1368—1449 重大事件 ①废丞相,权分六部 ②1399-1402年,靖难之役 ③内阁辅政制度确立 ④厂卫特务机构的建立 ⑤1405年-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 中期:1449—1583 重大事件 ①1449年土木堡之变 ②戚继光抗倭 ③张居正改革 (1)一条鞭法(赋税) (2)考成法(官吏考核) 后期:1583—1644 重大事件 ①争国本与万历怠政 ②1619年萨尔浒战役 ③阉党专权(魏忠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