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习题及答案
题型: 【理解性默写】【简答题】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一、理解性默写: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可
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 表达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王勃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 气势宏伟, 已寓不必伤别之意,
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 无为在歧
路,儿女共沾巾。
二、简答题:
1、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中的“辅”字和“望”字。
答:一个辅字是辅佐、护卫的意思,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
象,气势宏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一个“望”字,将相隔万里的长安与蜀地
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赏析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答:尾联承接上联意绪,以劝慰友人作结,希望朋友摆脱离愁,满怀信心地踏上
新旅程,点出“送”的主题。流露了作者真挚的友情和旷达的胸怀。
3、试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的原因。
答:1 运用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 2 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和惜别之情,
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 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
4 一改送别诗离愁别恨、伤感低沉的传统情调,写得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给人
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故成为千古名句。
4、请任选角度,赏析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答:尾联永接上联,以劝慰友人作结,希望朋友摆脱离愁,满怀信心地踏上新旅
程,点出“送”的主题,表达了真挚的情意和旷达的胸怀。
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一、理解性默写: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 气蒸云梦泽,波
撼岳阳城。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
城。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 欲济无舟楫 , 端
居耻圣明。
二、简答题:
1、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答: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前半首写洞庭湖,既是为了
扣题,写洞庭湖的壮丽,也是为了起兴,为表现求荐出仕的主题做铺垫。后半首
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荐,喻出仕的途径;以垂钓者隐指官吏;以羡鱼喻对仕途
的向往;又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弦外之音,隐含求仕之意。
2、这首诗的颔联为世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
答:运用对偶的修醉手法,描写了云梦泽水气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摇撼岳阳
城的景况,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或:从视觉、听觉和触觉角
度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蒸”字展
示了洞庭湖丰富的贮蓄, “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浩阔激荡,气势宏大。 )
3、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请结合诗句予以简析。
答:①诗人面对波澜壮阔的洞庭湖发出“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感慨,借
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渴望有人引荐的心愿。 ②尾联用典故,巧设喻,
表达出诗人希望张九龄引荐自己出仕, 为国效力的情感。 ③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
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再以“垂钓者” “羡鱼情”设喻作结,委婉表达渴望得
到引荐,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