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铅直结构
大气的物理性质(自学) ;; 一、 干空气的成分 (25Km高度以下);大气各种成分和世界万物的关系;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1、臭氧(O3) ; 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 臭氧层密度不是很高,如果它被压缩到对流层的密度,它会只有几毫米厚了 ; 太阳辐射中波长短于0.29μm (1μm=10cm)的紫外线被臭氧吸收,保护地面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透射到地面上少量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同时由于大量吸引太阳紫外线,使得20~25Km气层以及上层的温度大为增加;1、臭氧(O3);皮肤癌;南极臭氧含量的变化;2、二氧化碳(CO2); 大气中CO2含量很少,其平均含量约占大气容积的0.036%
作用:CO2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使地面保持较高的温度,产生“温室效应”。目前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可科学家的关注
1750年前维持在280ul/L,目前达到360ul/L。平均每年上升0.04%;Greenhouse effects;Incoming sunlight warms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and is radiated back to atmosphere. Greenhouse gases absorb some of this heat, trapping it in the atmosphere. ;Carbon accumulation;The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of the atmosphere has shown a steady increase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1) 大气中的氮,植物不能直接吸收,但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能够固定和利用大气中的氮,另外大气中氮的氧化物也可随降水进入土壤,供给植物的需要
(2) 氧不但为动物和植物呼吸所必需,并且还决定着有机物质的燃烧、腐败和分解;二、水汽; 1. 主要集中在2~3Km以下的大气层中
2. 大气中水汽的含量还随地区、季节的不同而变化;一般来讲,低纬度地区大气中水汽含量比高纬度区多;夏季多于冬季。如:热带雨林地区,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占体积百分比可达4%,干旱沙漠不到0.01%。
;; 大气中悬浮的各种固态和液态微粒,统称杂质。它们主要集中在3Km以下的低层大气中(包括气溶胶粒子和大气污染物质两大部分)
1. 气溶胶粒子:指大气中沉降速率极小、尺度在10-4μm到100μm之间的固态和液态微粒。是低层大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液体质粒:使水汽凝结成为水??或水晶,对成云致雨有重要作用
固体质粒:有机质:植物花粉、微生物和细菌
无机质:烟粒、灰尘、尘埃等;气溶胶粒子对大气中物理过程和现象的作用;火山喷发产生的气溶胶;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大气中的污染物质;;一、大气上界
大气上界的界定:
1、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是1000~1200Km来估计大气上界,因此,将此数字定为大气的物理上界
2、大气密度接近于星际气体密度的高度来估计大气上界。大气上界为2000~3000Km;大气结构和垂直分层;1. 对流层
厚度变化:空间:低纬地区平均为17~18Km,在中纬地区平均10~12Km,在高纬地区平均为8~9Km。时间:一般夏季对流层厚度比冬季厚
2Km以下大气层称为摩擦层; 2m以下大气层称为贴地层;从地面到50~100m高度的气层称为近地层。
对流层特点:
(1) 集中了整个大气3/4的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大气中的各种天气现象如风、云、雨、雪等都发生在这一层里,对天气分析和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2) 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降低
平均来说,每上升100m,气温约下降0.65℃,称气温直减率,也叫气温铅直梯度,通常以r表示:;逆温层与工业大气污染;对流层分层;对流层分层; 2. 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Km高度。在平流层下层,即30~35km以下,温度随高度降低变化较小,气温趋于稳定,所以又称同温层。在30~35km以上,温度随高度增加升高较快。其特点:
第一、在平流层的下部,随着高度增加,气温最初保持不变,在25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到50Km高度上接近0℃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