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华文世界的儿童文学创作;刘凤鸾
香港儿童文学研究学会副会长
杨炽均
香港中文大学课程与教学学系教授
目的及意义
儿童的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如何使儿童的心智获得健康正常的发展,是当代文化、教育界的重要课题。其实,除了透过学校的正规课程外,儿童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去发展个人的心理,其中一个方法便是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儿童在阅读一些符合儿童心理的儿童文学作品时,不但容易产生共鸣,而且能够达到潜移默化的功效。出色的儿童文学作家都擅于观察儿童,掌握儿童的年龄特徵,创作出跟儿童心理相配合的作品 ;而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无论是表达形式、内容主题和写作技巧, 都必须配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质,引起儿童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儿童在阅读后在身心方面得到健康及进一步的发展。
; 本文以处于儿童期的儿童作为对象,试从皮亚杰(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Cognitive Development)、艾里克森(Erik 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psychosocial developmental theory)和柯尔柏格(Lawrence Kohlberg)的道德判断发展理论(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以中、港、台六本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为例,分析它们的表达形式、内容主题和写作技巧,检视它们哪些地方符合儿童心理的发展层面,并阐述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怎样协助儿童的心理发展,最后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学在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此外,本文指出华文世界的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在处理儿童的心理发展元素方面有良好的表现,并希望透过本文的分析,进一步唤起儿童文学创作者对儿童发展心理元素的注意。
文献探讨
西方的儿童文学界一直很注意儿童发展心理学和儿童文学创作的关係 。Bettelheim(1976)以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心理分析论,探讨一些脍炙人口的童话对儿童和少年的性心理发展的影响。他的作品至今仍然备受争议。 Tucker(1992)指出不少西方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受到某些心理学家的理论所影响。他更详细地探讨皮亚杰(Piaget) 和维高斯基(Vogotsky)的认知发展理论(Cognitive Development)如何影响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Bosmajian(1999)从几个较主???的心理学理论,分析一些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指出一些作家的作品能够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情况。此外,美国儿童文学协会(The Childrens Literature Association)2000年度的儿童文学季刊更以心理分析理论(Psychoanalytic Theory)作为讨论主题。在中国,蒋风(1998)指出儿童心理学与儿童文学的创作息息相关,无论从事创作或研究的都不能够忽略。他又指出儿童文学作家班马曾运用儿童心理理论,研究一些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特色。此外,王泉根(2000)曾以儿童心理研究的方法分析一些少年小说对少年读者心理发展的影响。在台湾, 杜淑贞(1994)指出儿童文学作家要注意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林文宝、林政华(1997) 曾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探讨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语言特徵,而这些特徵是儿童文学作家不可以忽略的。郑瑞菁(1999)阐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和柯尔柏格的道德判断发展理论的内容和意义,并列举一些符合这三种儿童心理理论的儿童文学作品。由此可见, 儿童发展心理学对儿童文学的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
笔者所採用的是非随机抽样方法中的判断抽样(judgmental sampling), 主要从一些中、港、台儿童文学选集中,或一些曾经得过儿童文学奖项的作品中,选出三地共六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作为研究的对象。由于研究的限制,笔者所选取的都属于短篇的作品。这六篇作品的阅读对象都是儿童期的儿童。此外,它们的文学性较强,内容题材较丰富,能够反映儿童心理的发展和转变。这六篇作品分别是 :中国内地儿童文学作家邱勋(1993)的三色圆珠笔(下简称三)和陈丹燕(1997)的上锁的抽屉(下简称上) ;台湾儿童文学作家陈玉珠(1996)的露珠裡的妈妈(下简称露)和傅林统(1996)的围着青篱的屋子(下简称围) ;香港儿童文学作家何紫(1993)的别了,语文课(下简称别)和周蜜蜜(1993)的「大个仔」计划(下简称 大)。
研究方法
本文採用了「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主要以三地共六篇儿童文学作品作为例子,分析它们的表达形式、内容主题和写作技巧,有哪些地方符合儿童心理的发展层面,然后探讨它们对儿童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甚麽影响和帮助,最后阐述儿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