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中的个人主义【“美国文学中的中国”】.docx

美国文学中的个人主义【“美国文学中的中国”】.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美国文学中的个人主义【“美国文学中的中国”】       2021年10月中旬,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在苏州大学召开2021年专题学术研讨会――“美国文学中的中国”。刘海平、郭继德、张子清、朱刚、邹惠玲等来自全国各地的15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在大会主题发言中,吴冰对华裔美国文学中的概念、归属、文化、翻译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界定。她认为,中国人研究华裔美国文学应有自己的创建和认识,避免误解与误译。赵毅衡分析了获得语中国作家创作的历史和发展以及学术界对获得语的研究现状, 认为应该客观地对待美国获得语中国作品中有关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描述。陆建德肯定了美国传教士恩博德在文化交流上作出的贡献。他认为研究美国文学中中国人的形象需要走出美国文学,同时中国人也不必用 “帝国主义”和 “西方中心”之类的帽子简单否定作者有关中国人的描述。张琼惠(台湾)论述了华裔美国文学中中国形象的发展,认为在后现代理论的视野下华裔美国作品赋予中国形象更多内涵。赵文书分析了华裔美国作家赵健秀作品中存在的对中国文化与历史误读的原因,认为华裔美国作家作品中对中国文化的“篡改”与其自身成长的历史大环境相关。王腊宝在题为“理论热消退与文化战争”的发言中,分析了上世纪90年代出现在美国的理论热消退的原因和影响,认为理论的消退不仅是学术力量之间的反攻倒算,更是涉及整个美国社会的文化角逐。盛宁在大会发言的点评中指出,目前西方的文学研究不仅是理论热的消退,更是文化研究热的消退;在华裔美国文学研究方面,应该注意对美国多元文化主义进行反思,以更好地吸纳美国文学中的精华,避免美国文学研究队伍的整体 “缩水”。   与会代表围绕“华裔美国作家与中国”、“美国作家笔下的中国”、“华人作家与中国”、“中国人眼中的美国文学”、“美国诗人与中国诗歌”和“美国电影中的中国”6个分题进行了分组讨论。   用英语创作,并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等多项大奖的美籍华人哈金的创作是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李素杰分析了他的短篇故事集《新郎》,认为作者呈现了一幅幅怪异的中国人画像,在大部分作品中对中国及同胞都持否定态度。李晶认为长篇小说《等待》写出了中国人在认识自我方面做出的艰难努力,它的艺术魅力,大部分来自它所达到的人性深度。刘增美针对哈金的作品在国内外的接受上遭遇迥异的现象提出了质疑。她认为,哈金关注的是边缘人的内心精神世界。因此研究者不应仅仅关注作品中的细节真实与否,重要的是跨越民族和国家界限,以疏离、客观的态度观照作家如何表现人类心灵这一永恒主题。陈榕从翻译策略入手,具体分析了哈金创作的语言特色,指出他的作品有浓郁的中国风味,也有潜在的东方主义意识。他为西方读者举起的是一面带有异域色彩的东洋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简历,PPT,表格专业定制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十二年office学习经验。 微软MOS认证专家,曾予供销社、中国银行、国家电网等企事业单位定制财务模板与PPT模板。 头条百家数十万粉丝作者,WPS稻壳儿优秀设计师。

认证主体孝感市城区墨若枫文化传媒中心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900MA4CKBU48M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