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②又如劳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工人的工资高低对这类企业的区位影响也较大,致使工业区位也随之发生变化。其过程如下所示: 3.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一般规律 (1)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 (2)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最后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一般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地区)。 4.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走向高考 · 二轮专题复习 · 新课标版 · 地理 专题六 第一讲 专题六 区域可持续发展 走向高考 · 二轮专题复习 · 新课标版 · 地理 二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考 点 统 计 时间 考点分布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区域与区域差异 重庆文综(10) 全国大纲[36(3)] 福建文综[37(3)] 海南地理(23)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防治 新课标Ⅰ(36) 重庆文综 (9~11) 全国文综(3、5) 重庆文综[36(1)] 森林、湿地开发和保护 新课标Ⅱ [36(1)] 广东文综(10) 海南地理 (13~14) 课标文综(37) 广东文综[40(4)] 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浙江文综[36(1、2)] 山东文综(27) 浙江文综[36(1)] 时间 考点分布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流域的综合开发 重庆地理(5~7) 江苏地理(25) 山东文综 (1~2) 海南地理 (5~6) 区域农业发展 江苏地理(26) 北京文综[36(2)] 山东文综[36(3)] 四川文综(13) 海南地理 (16~18)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天津地理 [14(2、3)] 浙江文综 [37(3)] 广东文综(41) 江苏地理 (13~14) 山东文综(27) 资源跨区域调配 浙江文综(1~2) 江苏地理 (23~24) 江苏地理(29) 时间 考点 分布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产业转移 江苏地理 (15~16) 广东文综(41) 安徽文综(24~25) 天津文综[12(3)] 全国大纲[39(1)] 浙江文综[37(2)] 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 广东文综(10) 福建文综(1~2) 山东文综(5~7) 江苏地理(9~10) 福建文综(5) 江苏地理(3) 重庆文综(7) 福建文综(7) 山东文综(5) 专题六 第一讲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考 纲 展 示 1 备 考 策 略 2 核 心 整 合 3 考 例 透 析 4 课后强化作业 5 考 纲 展 示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4.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备 考 策 略 从考试形式上看,多以热点地区、热点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区域图、表格、文字材料等方式呈现信息,旨在考查热点问题或焦点问题所出现区域的地理环境的特点及人地关系状况。 核 心 整 合 一、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 分析各区域的特点,应从区位入手,从整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程序如右所示: [特别提醒]一个区域内的地理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分析区域地理特征时,正确掌握区域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知识间的联系线索,有助于从整体上掌握区域地理特征。其中区域自然环境条件是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突破口,如下图所示: 二、区域差异比较的一般思路 比较法是区域地理学习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比较区域差异可以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两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区域比较时应明确人类活动是在利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二者的关系可表示如下: 2.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 (1)地形:主要从地形类型、特征、地质作用、地质灾害等方面分析。 地形类型与名称:可以根据区域位置判断,还可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河流流向、海拔及地形剖面图判断。 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海拔、地面起伏状况(即地势)、地形分布等方面分析。 地势特征:主要根据地面起伏变化趋势来描述,如西高东低或由西向东倾斜。 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在地面起伏大的高原山地主要是侵蚀作用,在低平的地区主要是堆积作用,在降水多的区域(湿润、半湿润地区)主要是流水作用,在降水少的区域(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是风力作用。 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 (2)气候:可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现主要介绍前两个方面。 气候类型: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气候要素的分布:主要是指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主要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大区域气候要素的分布,即其气候特征;第二种是局部地区气

文档评论(0)

stonecb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