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高考语文复习提纲.docx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 语》 《论语》复习 一、为政以德 文化思想 正确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孔子认为,战争、刑名等途径无法解决社会问题,拯救道德 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人根本。 孔子提出了“均无贫”的思想,这与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有本质的区别。孔子的“均无贫” 是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而“均贫富”则是站在穷人即“贫”的 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它的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 练习 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 分) 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一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孔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他的一种什么主张?这种主张体现了什么思想观?( (2)你怎样评价孔子的这种主张?( 2 分) ” 2 分) 参考答案: (1)孔子主张通过道德、礼教来引导百姓,提高百姓的道德修养,让百姓内心有强烈的道德感和 羞耻心。这是人道主义思想观的体现。 (2)这个主张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教人避免犯罪,最彻底的办法是要使人 页脚内容 1 《论 语》 内心有强烈的道德感和羞耻心;但是,在一定情景下,辅之以法制也是必要的,对某些人,仅用道德、 礼教也不起作用,这时就必须辅之以法制。 2、 孔子主张以德治国: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他坚持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 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但他的主张却被当时的人们视为迂腐。你怎么理解孔子的这种坚持?请简述 之。 (不超过 100字) (《为政以德》 ) 答案要点: 在历史进步与道德堕落的二律背反中,孔子毅然选择了以道德作为评价社会的价值准则。从现象 上来看,孔子是文化保守主义者,但他的真正目的是追求建立道德至上的理想社会。在孔子学说保守 的现象后面,包含着对人类永恒精神的追求。 3、下面是《论语》中的选段和名家评点,请阅读后完成题目。 (4 分) 《论语》选段: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名家评点: 程子曰 “为政以德,然后无为。 ”(《四书集注》 ) 朱子曰: “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 ”又曰: “为政以德, 则无为而天下归之,其象如此 ” (《论语集注》 ) 范氏曰: 政以德,则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为而成。所守者至简而能御烦,所处者至静而能 制动,所务者至寡而能服众。 ”(《论语集注》 ) 请联系名家点评,说说以上内容表现了儒家学说怎样的治国思想? 页脚内容 2 《论 语》 答案要点: 治政要以德为首,以德治政首先要言正。以德治政才能使天下归服。以德治政才能凝聚人心。 4、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 分) 材料 1: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材料 2: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1)季康子和孔子分别持什么治国思想?( 1分) (2)你怎么看待孔子的德政主张? 参考答案: (1)(1 分)季康子:以法治国(法治) 。孔子:以德治国(德治) 。 (2)(3 分)赞同。治政要以德为首,以德治政才能使天下归服,以德治政才能凝聚人心。 统治者是老百姓效仿和学习的对象,老百姓是被统治者影响和化育的对象。一个好的统治者 应该成为老百姓的道德模范,并且还要主动用自己的德行来引导、教育、感化老百姓,改造思想,移 风易俗,全国上下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而不是靠刑罚手段来强制实施统治,获取政治清明天下 太平。 二、克己复礼 页脚内容 3 《论 语》 文化思想 明白“仁”与“礼”的关系。孔子认为“礼”不只是钟鼓玉帛等外在的形式,还有决定、支配这 些形式的内核,这内核就是“仁” ; “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孔子用“孝悌”把“仁”和“礼” 统一起来。孔子的“礼”就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礼,不但讲制度、讲规范,还要讲带着仁爱之心 去执行这些规范;孔子的“仁”是在“礼”指导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等级制度为 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练习 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曰: “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 (4 分) “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 “有是哉,子之迂也! 奚其正?”子曰: “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档查询,农业合作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土默特左旗农特农机经销部
IP属地内蒙古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50121MA0R6LAH4P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