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传中国统文化的发展主线(XXXX1016).pptx

第二章传中国统文化的发展主线(XXXX1016).pptx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主线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孕育而生到发展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波澜壮阔的发展过程。回顾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中华精神文明的基本特点和历史演进逻辑。第一节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孕育第二节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形成与理论化第三节 帝国的产生与传统思想文化的统一第四节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变异更新第五节 理学的出现与传统思想文化的最终定型第六节 西方文化的传入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终结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主线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中国是人类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同事也是世界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之一。在整个旧石器时代200万年的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祖先一方面塑造和完善了自身,另一方面创造和发展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地理环境和物产资源等因素所限及旧石器时代南北各地文化传统上的区域性差异,在新旧石器时代交替之际,中国南北各地的古文化发展大体经历了三种不同的途径,并逐步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三大经济文化区即:华中、华南一带以水田稻作农业为主的南方;华北、东北南部、西北东部一带以旱地粟作农业为主的北方;青藏高原、蒙新高原和东北北部一带以狩猎、畜牧为特色的北方草原地区。这种早期的历史发展态势,奠定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发展格局的基础。到了距今7000-5000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境内蒙古古代居民的社会发展,继续呈现分区分系并行发展的态势。其中,较为重要的文化区系有:黄河中游一带仰韶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区;黄河下游一带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的海岱文化区;燕北、辽西一带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燕辽文化区;长江中游一带的大溪文化为代表的两湖文化区;长江中下游一带以马家滨—宋泽文化为代表的江浙文化区;长江以南以石峡文化为代表的珠江流域文化区。与中国早期社会的发展进步相适应,远古先民的观念文化形态也日益发展、深化,其主要存在形式便是原始宗教和原始艺术。二、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 人类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做好两件事情: 一件是生产劳动,藉以解决吃、穿、住、行问题; 另一件是自身繁殖,从而保证种族延续。 早期先民限于对强大的自然力量感到无法理解和难以驾驭,从而产生了对自然界和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崇拜,即自然崇拜。在此基础上,后来又发展出现了祖先崇拜。 万物有灵观念是最早的宗教观念。——为了求福避灾,必须祈求、祷告万物之灵,于是出现了灵物崇拜。 灵物崇拜首先变现为对自然现象的崇拜。中国人号称炎黄子孙,传说炎帝族以火作为本民族的保护神。 当历史发展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时候,在自然崇拜基础上发展出现了尚玉和崇龙文化。三、祖先崇拜与人文主义基调 继自然崇拜之后,人类社会出现的另一种原始崇拜形式是祖先崇拜,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盲目地崇拜自然神力时代的结束和人类以自身为崇拜对象时代的开始。 古代中国所以称为宗法社会,原因就在于原始氏族社会以来一脉承袭下来的崇拜的发展和渗透。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精神要义,都同崇祖的古老习俗密切相关。第二节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形成与理论化 一、殷商神本文化商朝是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凭借商代的甲骨文,人们能够对商朝的历史进行更多的了解。殷商时期是一个宗教意识极为浓厚的时代,整个社会中到处弥漫着原始宗教的气息,神学观念在社会中占据绝对统治的地位。在殷商人眼里,神是至高无上的,一切都要听命于神的安排,人完全是什么神的附庸,受神的支配。商朝的文化观念募集中体现在“尊神重巫”,表现出强烈的神本文化的特色。商人对上到国家大事,下到帝王贵族的是私人生活,诸如战争、农业、福祸、凶吉、狩猎、疾病等都要频繁地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以表示对上帝和鬼神的敬意,并且要用很多精美的祭器和大量的牺牲。可见,祭祀上帝和祖先是殷人政教生活的头等大事。二、周人敬天保民商朝灭亡证明,仅依靠虔诚的宗天祭祖显然无济于事,关键在于政治者的统治政策是否“宜民宜人”因此,周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敬德”的思想,主张“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周人在商人崇尚天帝的基础上,创造了“天”的概念。周人把最高神称作“天”、“皇天”不仅使神和超自然统一起来,而且也使最高神的属性摆脱了祖宗神的单一性,也就是说,这种抽象的最高神不在是某个部落或者民族的保护神,而是全体华夏民族的保护神,它高高在上,注视着地上的生民,并为他们选择理想的统治者,即“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周人的“敬天保民”,主要有三层思想内容:首先,敬天。天资是皇天选派来人间的代天行职的,因此他必须恭敬地对待上天,并对上天负责。其次,保民。即以关爱的情怀治理百姓。第三,天命是可以改变的,而改变的依据便是“德”。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看,西周敬天保民思想的意义在于:第一,周初的统治者对统治权威的来源和依据问题已有充分认识。依然打着皇天、上帝的旗号,但事实上他们对皇天上帝背后民意

文档评论(0)

文单招、专升本试卷定制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