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传染病.ppt

  1. 1、本文档共1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肠道病变: 部位:回肠下段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结 病变分期: 髓样肿胀期 坏死期 溃疡期 愈合期 (1)髓样肿胀期:第一周 肉眼观: 略肿胀,隆起,灰红 ,质软,形似大脑 沟回。 周围肠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增多。 镜观:伤寒细胞增生,伤寒肉芽肿形成; 周围肠壁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菌血症、毒血症;消化道症状; 相对缓脉,血白细胞减少, (2)坏死期:第2周 肉眼:肿胀淋巴组织中心灶状坏死,累及黏 膜浅层,灰白/黄绿,失去光泽。 镜下:见红染无结构物质 周边及底部:伤寒肉芽肿。 临床表现: 中毒症状明显,稽留热 ;玫瑰疹;肝脾肿大;血、粪细菌培养(+);肥达氏反应(+) (3)溃疡期:第3周(危险期) 病变: 多发性溃疡,圆形、卵圆形, 长轴与肠的长轴平行, 重者穿孔/出血 临床表现:症状同坏死期,症状好转, 粪菌(+),血菌(-)。 (4)愈合期:第4周 病变: 坏死组织脱落,肉芽组织修补,溃疡周围粘膜上皮增生覆盖而愈合,不造成肠狭窄。 临床表现:体温恢复正常 粪菌(+) 其他症状及体征逐渐消失。 其他病变 肝、脾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心肌纤维水肿、坏死 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 皮肤出现玫瑰疹 膈肌、腹直肌和股内收肌发生凝固性坏死 胆囊无明显病变 并发症 肠出血 肠穿孔 支气管肺炎 结局 如无并发症,约4~5周即可痊愈 抗生素的应用,使病程缩短,症状减轻,但复发率有所增加 败血症、肠出血、肠穿孔是本病的重要死因 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 (bacillary dysentery [b?s?l?r?] d?s(?)nt(?)r?] ) 一、概述: 1.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假膜性肠炎。 2.病变特征:以大肠黏膜大量纤维素渗 出形成假膜及浅表溃疡。 3.临床表现:好发于儿童、青壮年;夏秋季多见;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红白冻子)。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原体:痢疾杆菌(福氏、宋内氏、 鲍氏和志贺氏) 致病因素:侵袭力,内毒素, 外毒素(志贺氏) 2.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 3.传播途经:粪-口途径 发病机制 病菌入胃 胃酸杀灭 残存菌进入肠道 释放内毒素 释放外毒素 水样腹泻 肠溃疡 毒血症 感染性休克 三、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部位:大肠(主要)乙状结肠和直肠 类型: 1.急性菌痢 2.慢性菌痢(病程2个月) 3.中毒性菌痢 1.急性菌痢: 病变: 早期:急性卡他性炎症(黏液性) 表现: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及 炎细胞浸润,点状坏死。 发展:假膜性炎 大量纤维素 假膜 黏膜坏死组织 灰白 糠皮样 炎细胞、红细胞 细菌 溃疡期:(病后1W左右) 假膜脱落 “地图状”溃疡 较表浅 重者造成穿孔。 愈合期: 溃疡形成1W后 病变愈合 浅小 无明显瘢痕; 大而深溃疡 形成瘢痕, 很少引起肠腔狭窄。 临床病理联系: ① 全身毒血症(发热、头痛、乏力, 中性粒细胞↑); ②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水样便, 粘液脓血便; ③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结局及并发症: ① 痊愈:病程1-2W ② 少数→慢性 ③ 并发症少见 2 慢性细菌性菌痢 病原菌 福氏菌多见 病程2个月 病变特点 新、旧病灶同时存在 慢性溃疡:大深、不规则 形成息肉 临床表现 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 慢性菌痢急性发作 慢性带菌者 肠壁增厚、变硬 肠腔狭窄 3 中毒性细菌性菌痢 病原菌 福氏或宋氏痢疾杆菌 易感人群 2-7岁儿童 病变特点 呈卡他性肠炎、滤泡性肠炎 临床特点 消化道症状不明显 全身中毒症状重:

文档评论(0)

锦绣中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