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1.3《活动降落伞比赛》课件 (新版)教科版 (2390).pptx

八年级物理上册 1.3《活动降落伞比赛》课件 (新版)教科版 (2390).pptx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标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探究:什么是百家争鸣?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及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战国时代,齐都临淄的稷下学宫,是当时学术文化的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稷下学宫的创建,稷下百家争鸣的展开,不仅形成了先秦百家争鸣的稷下百家争鸣高峰,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而且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稷下学宫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1.经济: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 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变法改革 分封、宗法、礼乐制崩溃;3.思想文化上: 教育垄断被打破,私学兴起;士人讲学,促进文化觉醒。 4.阶级上:“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学以致用】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私学的兴盛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 ④社会的剧烈变革A.①②; B.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D2.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经济发展使知识分子队伍壮大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大变革C.统治者重视利用各家思想维护统治D.政治局面的安定有利于各派思想的发展B孟子小档案年代:国籍:主张:地位:战国鲁国1.仁政 (核心) 2.性善论3.义利观《孟子》 “亚圣”孟子的主张:1.政治主张:仁政学说(核心) 2.民本思想:民贵君轻3.伦理观:人性本善(仁、义、礼、智)4.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孟子的思想主张:材料一:“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仁政,重民 、民本思想)材料三: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人性本善思想)材料四: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养浩然之气思想)孟 子 的 重 义 轻 利 思 想-----义利观春秋战国时期,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传统的道德和眼前的利益发生冲突。重义轻利:孟子提倡“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重义轻利。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四书”是对儒家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孟子孟庙亚圣殿(位于山东省邹城市)【学以致用】3.孟子说:“……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对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①是对孔子思想体系核心部分的继承与发展②其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有进步意义③客观地反映了战争频繁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④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土地的思想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A4.下列言论是孟子思想的体现的有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③“制天命而用之”④“人之初,性本善”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B荀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另一代表,著作有《荀子》。  思想体系庞杂,被视为异端、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荀子的思想(唯物主义者)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制天命而用之(可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3.伦理观:性恶论(后天教育)4.治国礼教为主,礼法并施(王霸兼用,王道为主)(儒家异端) 荀子博学深思,其思想学说以儒家为本,兼采道、法、名、墨诸家之长。荀子认为人的天性都有“好利”、“疾恶”、“好声色”等情欲,所以人性都是恶的,而人表现出来的“善”是人为教育的结果( “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如果顺性放任就会引起争夺和暴乱。因此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很重要。 “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 …… 辞让则悖于情性矣。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荀子?性恶》荀子的“性恶论”荀子对君民关系的认识 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这就是著名的“君舟民水”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为后来历代有见识的封建帝王所采纳,对封建时代“治世”局面的出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3****8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