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1.3《活动降落伞比赛》课件 (新版)教科版 (2392).pptx

八年级物理上册 1.3《活动降落伞比赛》课件 (新版)教科版 (2392).pptx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代表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产生了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农、杂等各家思想流派,他们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请思考: 你觉得“百家争鸣”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可以参考P10“阅读与思考”第一组图片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出土分布图第二组图片战国七雄第三组图片吴起李悝第四组图片孔子讲学图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历史背景 社会根源: 经济: 政治: 阶级:社会大变革井田制逐渐瓦解,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发展分封制崩溃,新制度尚未建立,社会环境宽松士、农、工等社会阶层兴起文化:私学兴起、学术下移诸子百家私分“士力架”学以致用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经济发展使知识分子队伍壮大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大变革C.统治者重视利用各家思想维护统治D.政治局面的安定有利于各派思想的发展B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历史背景二.诸子百家1.儒家:1)孟子 思想主张 政治主张: 人性论: 价值观:孟子、荀子仁政、重民、民贵君轻性本善重义轻利,养浩然之气①“仁政”学说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②“重民”和“性善说”利于社会缓和矛盾,长治久安③《孟子》列“四书”之一◆影响2)荀子(前313-前238)◆思想主张:①天人观:“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②人性论:人性恶;教育可使人变善③政治观 礼法并施,王霸兼用,王道为主 “君舟民水”(民本)◆评价:①杂取百家,发展儒学,思想集大成者②唯物思想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2.墨家:墨子思想主张 “兼爱” “非攻” 尚力、尚贤、节用、节葬评价 (1)代表下层群众,战国时成显学 (2)战国后不受重视,汉以后失传3.道家:庄子思想主张 世界观: 人生观: 天人观:庄子的天人观与荀子的天人观相同吗?为什么?齐物(任何事物本质相同,没有区别)逍遥,无所恃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应自然评价 继承和发展老子的思想体系,更消极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深远影响4.法家:韩非子思想主张 (1)法、术、势相结合的君主集权理论(2)主张变法革新。影响(1)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需要。(2)西汉后,“外儒内法”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5.兵家:孙膑(齐国人)著作:《孙膑兵法》思想主张: 强调重视战争的规律和人的作用,注意创造、利用有利形势战争教父易中天说:“先秦诸子,儒家关注的是文化,留下的是仁爱、正义、自强;墨家关注的是社会,是站在社会层面上看问题,留下的是平等、互利、博爱;道家关注的是人生,更关注个人,留下的是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的是国家,主张‘以法治国’,留下的是公开、公平、公正,儒墨道法的核心问题:如何治国,如何做人,这就是先秦百家争鸣的宝贵遗产。”三.百家争鸣的影响①是思想解放运动直接②促进文化繁荣,开创思辨、讨论的学术风气。③成为各诸侯国改革变法的理论,促进社会变革。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哲学基础变革精神儒家:道家:法家: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深远孟子简介孟子: 名轲,邹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对儒家学说进一步发展,是儒家学派的奠基人,被尊为“亚圣”。《孟子》为其经典著作。孟子读材料;思考:材料一 孟子曰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心中悦而诚服也。”冯友兰指出:“盖王、霸,乃孟子政治理想中二种不同的政治。中国后来之政治哲学,皆将政治分为此二种。王者之一切制作设施,均系为民,故民皆悦而从之;霸者则唯以武力征服人强使从已。”王道政治就是仁政。所以孟子说:“以德行仁政者王。”(1)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主张?(2)这种思想主张是从何继承发展而来的?读材料;思考:材料二:“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材料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材料二反映了如何才能实现仁政?(2)孟子的“仁政”与孔子的“仁”有何不同?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就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说:国君有过错,臣民可以规劝,规劝多次不听,就可以推翻他。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

文档评论(0)

183****8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