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姓入闽”考释
“八姓入闽”考释
“八姓入闽”考释
“八姓入闽”考释
纲要:记录“八姓入闽”的现有文件中,乾隆《福州府
志》带路振《九国志》 应为什么乔远 《闽书》 之误,且路振《九
国志》无“八姓入闽”之记录;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 、
嘉靖《固始县志》和光绪《漳浦县志》所引《闽中记》 ,为宋朝林世程《闽中记》 ,非唐朝林 ?《闽中记》。历代正史、地方志书及谱牒资料所载, 中原入闽姓氏并不是始于永嘉, “永嘉南渡”诸姓未尽入闽,而永嘉入闽姓氏亦非仅限制于“八
姓”,故“八姓入闽”并不是移民史实,而是移民传说。林宝《元和姓纂》为“八姓入闽”传说的逻辑起点,初为林、黄
二姓入闽, 唐宋之际演变成林、 陈、黄、郑四姓, 或黄、陈、郑三姓入闽, 至元 ?v 年间始定型为林、 陈、黄、郑、詹、邱、何、胡八姓入闽;明清以后, “八姓入闽”传说由姓氏源流表达转为地方历史表达,并经由地方志书传至中原和台湾,流传到现在,成为豫闽台两岸三地跨地区移民传说。
要点词:八姓入闽;八姓入闽传说;移民史;移民传说中图分类号: K237 文件表记码: A
文章编号: 1003-0751( 2015) 06-0113-09
移民史研究,不单在史料运用上需更多借助于地方志书和谱牒资料,并且在研究对象上还常常会碰到移民史实与移
民传说的纠葛, 有时甚至根本没法厘清何为史实、 何为传说,因为好多移民传说经世代叠加以后成为史实,以致于有学者
以为“没有必需为确认史实与传说而花销劲气”①。中国移民史上的“八姓入闽”更因波及两岸关系,被给予更多的研究意义;“八姓入闽”之研究不单要厘清史实与传说的模糊界线,还需进一步解说其背后包含的集体记忆与文化意义,所以惹起学者的极大关注与争议。②本文在古人研究的基础上,第一对当下所见“八姓入闽”诸版本进行文件考据,对“八姓入闽”叙事模式进行事实考据,据此确认其移民传说的性质;而后透过族谱资料梳理“八姓入闽”传说由林、陈两姓入闽,林、陈、黄、郑四姓入闽,到林、陈、黄、郑、詹、邱、何、胡八姓入闽的历时性演变,以及地方志书所见“八姓入闽”传说自福建至闽豫台两岸三地的地区性流传,据此解说其背后的思想文化意义。
一“八姓入闽”之文件考
史实确定乃史学研究之基础与前提,此中“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可言”③。换言之,治史之难在于“史料之不具或不确” 。所以考据或考据作为一种广泛的学术形式,在历史研究领域拥有特别突出的意义,而考据工作始于文件自己(或版本) ,诸如版本的鉴识与校勘、史料文件的辨伪等。当前所见,记录“八姓入闽”的文
献有林英撰《林氏族谱序》 、陈振孙著《直斋实录题解》 、黄
仲昭《八闽通志》 、何乔远《闽书》 、嘉靖《固始县志》 、乾隆《福州府志》 、光绪《漳浦县志》七种,兹考据以下:
第一,黄仲昭《八闽通志》 、何乔远《闽书》 、乾隆《福州府志》与路振《九国志》的关系。乾隆《福州府志》带路
振《九国志》对于“八姓入闽”的表达内容为: “晋永嘉二年,中州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林、陈、黄、郑、詹、邱、何、胡是也。以中州多事,畏难怀居,无复北向。故六
朝间,仕宦名迹鲜有闻者。 王氏父子占有全闽, 虽号不知书,(然)一时浮光士族多与之俱南,此后颇折节下士,开四门
学馆,以育才为意。 凡唐宋士医生避地而南者, 皆重礼延纳,作招贤院以馆之。闽之风声息习浸与上国争列。其从子王嗣
者,以道义自任, 当时目之为唐五经内翰范淳夫尝为立传。 ” ④除“以中州多事,畏难怀居,无复北向。故六朝间,仕宦
名迹鲜有闻者”一句外,其余与何乔远《闽书 ?蓄德志》对于“八姓入闽” 之表达内容完好相同⑤; 而乾隆《福州府志》
带路振《九国志》对于“八姓入闽”表达内容与《闽书 ?蓄德志》相异部分又恰与黄仲昭《八闽通志》八十六卷之《拾
遗?兴化府》对于“八姓入闽”的记录: “永嘉二年,中州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 所谓林、 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注文:今福州有黄巷,云永嘉中黄氏所居。复有黄
兼巷,亦云黄、郑二姓兼居之。又泉州有晋江者,亦是晋时八族来居江侧,故名) 。既以中原多事,畏难怀居,无复北
向者,故六朝间仕宦名迹鲜有闻也。 ”⑥除衍一 “既” 字外,亦基本相同。 这样可知, 乾隆《福州府志》 带路振《九国志》
对于“八姓入闽”表达内容,系黄仲昭《八闽通志 ?拾遗》与何乔远《闽书 ?蓄德志》对于“八姓入闽”内容的组合,与路振《九国志》无甚关系。
对于《九国志》 的版本, 钱熙祚在 《九国志 ?拾遗识文》
中称:“按宋路振《九国志》五十一卷,末二卷北楚,张唐英补撰。明焦 ?f《国史经籍志著录》四十九卷,不知何由误题为曾颜,然可见万历时振书仍未佚也。今传钞本十二卷,乃邵氏晋涵从《永乐大典》录出,周氏梦堂重为编次,凡传记百三十六篇,邵氏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