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太字公业,河南开封人》阅读练习及答案.docVIP

《郑太字公业,河南开封人》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郑太字公业,河南开封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郑太字公业,河南开封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PAGE / NUMPAGES 《郑太字公业,河南开封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 10~ 13 题。 郑太字公业, 河南开封人, 司农众之曾孙也, 罕有才略。 初,举孝廉, 三府辟, 公车征, 皆不就。及大将军何进辅政,征用名士,以公业为尚书侍郎,迁侍御史。进将诛阉官,欲召 并州牧董卓为助。公业谓进曰: “董卓强忍寡义,志欲无厌。若授以大事,将恣凶欲,必危 朝廷。 ”又为陈时务之所急数事。进不可以用,乃弃官去。 进寻见害,卓果作乱。公业等与侍中伍琼、卓长史何颙共说卓,以袁绍为勃海太守,以 发山东之谋。及义兵起,卓乃会公卿议,大发卒讨之,群僚莫敢忤旨。公业恐其众多益横, 凶强难制,独曰: “夫政在德,不在众也。 ”卓不悦,曰: “如卿此言,兵为无用邪? ”公业惧, 乃诡词更对曰: “非谓无用,认为山东不足加大兵耳。若有不信,试为明公略陈其要。今山 东合谋,州郡连接,人庶相动,非不富强,然光武以来,中国无警,百姓优逸,忘战日久。 仲尼有言: ,不教人战,是谓弃之。 ?其众虽多,不可认为害。一也。明公出自西洲,少为国将, 闲习军事,数践战场,名振当世,人怀慑服。二也。袁本初公卿子弟,生处京师。张孟卓东 平长辈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 三也。” 卓乃悦,以公业为将军,使统诸军讨击关东。或说卓曰: “郑公业智掠过人,而结谋外寇, 今资之士马,就其党羽,窃为明公惧之。 ”卓乃收还其兵,留拜议郎。 卓既迁都长安,天下饥乱,士医生多不得其命。而公业家有余资,日引来宾高会倡乐, 所赡救者甚众。乃与何颙、荀攸合谋杀卓。事泄,颙等被执,公业脱身自武关走,东归袁 术。 (选自《后汉书 ·传记第六十》) 10.以下对文中画波涛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 A.张孟卓东平 /长辈坐不窥堂 /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 /生并无军 /旅之才执 /锐之干临锋 /决敌非公之俦 / B.张孟卓东平长辈 /坐不窥堂 /孔公绪清谈高论 /嘘枯吹生 /并无军旅之才 /执锐之干 /临锋决敌 / 非公之俦 / C.张孟卓东平长辈 /坐不窥堂孔公绪 /清谈高论嘘枯吹 /生并无军旅 /之才执 /锐之干 /临锋决敌非 公之俦 / D.张孟卓东平 /长辈坐不窥堂 /孔公绪清谈 /高论嘘枯吹 /生并无军旅之才 /执锐之干 /临锋决敌非 公之俦 / 1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 .孝廉,汉武帝时建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敬亲长、廉能 正直的意思。 B.卒,士兵的旧称, 属政府正规编制的队伍。 士兵需要有英勇无畏的精神就是不怕死、 有虎劲。 C.郡,东汉末形成的州、郡、县三级地方政治制度。州发源于汉武帝所建部刺史督查 制度。 D.仲尼, 即孔子, 被尊奉为 “天纵之圣 ”“天之木铎 ”,是儒家学派首创人, 倡议 “性善论 ” 思想。 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归纳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 A.郑太身世权贵,为司农郑众的曾孙,曾被举孝廉、辟三府,朝廷征召,但他都不去 上任。 B.郑太深思熟虑。他看到何进召董卓互助,于是劝谏何进,何进却不听劝告,郑太只 得弃官而走。 C.郑太为官有担当,遇事也能见机而作。群臣对董卓非常恐惧,不敢违逆,而郑太却 敢直言。当董卓所以而生气时, 郑太立刻编了一套狡辩之词, 否认了自己的看法, 以平 息董卓的怒气。 D.郑太乐善好施,胸襟弘愿。郑太在天下混乱之际,宴请来宾,并与何颙、荀攸等人 共计策杀董卓。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 1)董卓强忍寡义,志欲无厌。若授以大事,将恣凶欲,必危朝廷。( 5 分) ( 2)郑公业智掠过人,而结谋外寇,今资之士马,就其党羽,窃为明公惧之。( 5 分) B(抓住重点词 “者” 进行断句, 而后抓住 “军旅之才” “执锐之干” 构造对称进行断句。 ) D (“性善论”为孟子的思想。 ) C (郑太并无否认自己的看法) ( 1)董卓强暴残忍, 缺乏道义, 得寸进尺。 假如把大事交给他, 将会放纵其险恶的欲念, 势必使朝廷危险。 ( “厌”、“恣”、“危”各 1 分,“授以大事”状语后置句 1 分,句意 分 ) 2)郑太才足智多谋, 而勾通外面仇敌, 现在把士卒兵马供应给他, 让他凑近他的同伙, 我私下为明公担忧。 (“略”、“就”“窃”各 1 分,“资之士马”状语后置 1 分,句意 1 分) 【参照译文】: 郑太字公业,河南开封人,是司农郑众的曾孙,年青时就有才华谋略。 开初被举为孝廉, 三公聘,朝廷征召,一概不去。等到大将军何进辅政,征用名士,委任郑

文档评论(0)

150****634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