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宗教情感的内涵与表现形式 1.宗教情感的内涵 宗教是观念、情绪和活动相当完整的体系。宗教信仰者对神圣物的信仰,既可以表现为一定的观念形态,也可在情感体验上引起种种反应,激发起宗教情感。宗教情感是与宗教信仰相联系的,是人们对超自然力量及其象征物所产生的一种体验。 2.宗教情感的表现形式: 宗教情感作为对超自然力量及其象征物所产生的一种体验,随着宗教信仰对象的不同,其表现形式会有差异。 典型的宗教情感有六类: 第一,对神灵权威的敬畏感。 第二,对神灵万能的惊异感。 第三,对神灵存在的依赖感。 第四,对神灵审判的罪恶感。 第五,对神灵交往的神秘感和期待感。 第六,对宗教理想的虔诚感。 第一阶段 宗教情感处于紧张状态,且主要表现为消极性的体验。 第二阶段 宗教情感的高潮状态。主要表现为极端的、近似病态的情绪狂热。 第三阶段 宗教情感的相对平静状态。 轻松、愉快,积极的宗教情感开始占主要地位。 (一)宗教情感的发展规律 二、宗教情感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 (二)宗教情感的特点 宗教情感是人类情感的一种,它在形式上与非宗教情感具有同一性。但是,宗教情感的指向对象是超自然之物,因而宗教情感具有自身的特点。 首先,宗教情感是对特殊的“宗教信仰对象”的倾向性。 其次,宗教情感常有一个从消极转为积极的过程。 第四节 中国人的宗教心理 一、中国人宗教心理的研究回顾 二、中国人宗教心理实证研究成果 目录 前言 宗教是意识形态,亦是社会实体。宗教作为一个文化系统,可以实体化为宗教组织要素,也可以物化为宗教经典、论著、文艺作品和建筑物等等。但宗教这一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所展示的外貌更深刻地对应和表现于人类自身在认知、情感、言语、行动等方面的发展。 一、中国人宗教心理的研究回顾 (一)西方宗教文化视野中的中国人宗教心理之研究观点 西方学者在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心理进行研究时,提出以下观点。 第一,认为中国是一个缺乏宗教信仰的国家,中国人的宗教意识非常淡泊。 第二,认为中国人缺乏宗教感情。 第三,认为中国人的宗教观具有现实性、功利性和契约性的特征。 (二)国内学界对中国人宗教心理之研究 中国学界关于中国人宗教心理之研究,有两种主要的观点: 第一,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出发,认为中国人的人格世界中没有宗教。 第二,突破西方一神论宗教模式的思维窠臼,独立地考量中国人宗教信仰心理的特征。 二、中国人宗教心理实证研究成果 (一)台湾学者关于宗教心理的实证研究 戴维·K·乔丹指出华人宗教信仰心理的主轴是“千层派因素”在此因素的影响之下,华人的宗教信仰呈现出三个特性,即宗教信仰是有条件性的、累加性的、神明互换性的。 (二)大陆学者宗教心理的实证研究 改革开放来,民众宗教心理在以下两个方面形成了比较规范的研究成果: 第一,民众趋向宗教的心理机制研究。 第二,民众宗教认同心理的研究。 本章要点 基本概念 复习思考题(P388) 1.说明宗教的心理学意涵。 2.说明皈依模型的基本内容。 3.说明宗教祈祷的种类及其心理效应。 4.说明宗教情感的变化发展规律。 5.说明宗教情感的特点。 End Thank you * * * * * * * * * * * * * * * 第十一章:宗教心理 宗教的心理学意涵 1 宗教情感 3 宗教经验 2 中国人的宗教心理 4 Contents Chapter1 第一节:宗教的心理学意涵 前言 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定义最纷杂、最莫衷一是的莫过于“宗教”一词。近代以降,神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均从其所在立场出发提出不同的宗教定义。比较而言,心理学的宗教诠释更强调人的内在经验,更注重分析人类的精神意识与宗教行为之间的关系,更凸显个人及群体在宗教活动中特有的心理现象、宗教对个人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发展的影响。 一、宗教内涵的语义分析 “宗教”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佛教。 二、宗教的心理学意涵 较具代表性的是施莱尔马赫和奥托最早从心理层面诠释宗教。 三、宗教的心理调适功能 宗教心理调适的积极功能主要表现;消极表现。 (二)宗教心理调适的负面影响 第一,宗教使人相信宿命,逃避现实。 第二,总体上,宗教信仰有助于提高信仰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但事实上,宗教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过度痴迷宗教可能导致人格偏执。 三、宗教的心理调适功能 (一)宗教心理调适的积极功能表现在: 第一,宗教的心理慰藉作用。 第二,宗教的心理治疗功能。 第二节 宗教经验 引言 威廉·詹姆斯所著《宗教经验之种种》一书最早对宗教经验的心理学内涵进行了描述。威廉·詹姆斯认为宗教经验是人在信仰超自然的神或神圣物时获得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它是宗教意识、宗教情绪、宗教情感的综合反映。 他特别区分了两种人的宗教经验: 其一是那些平常信徒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