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写作人物篇:蒲松龄.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作文写作人物篇:蒲松龄 (蒲松龄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关于蒲松龄的故事) 1.蒲松龄赴宴 蒲松龄中了贡生回来,心里很高兴。虽还没有中举,也算是个“候补举人”了。亲戚都来贺喜的时候,蒲松龄接到了新上任的淄州县官的请帖,请他明天赴新官上任的喜宴。 几十年来,蒲松龄从不赴新官上任的宴请。今日一见请帖,倒是欢喜起来。也就答应送帖的衙役,明日准时赴宴。 这新上任的县官,是两榜进士出身,也是苦熬了几十年,才考中进士当上知县的。五十出头的年纪,比蒲松龄小了20岁。 第二天,蒲松龄到了宴会厅一看:在座的全是县里的财主和秀才,也有稀稀朗朗的几个举人,足有三十来号人。宴会开始,衙役们先抬上两坛“状元红”。他一看这酒,就知道不是本地生产,是从外地买的名贵酒。“三班”“六房”斟满酒,端上菜,县官起身拱手说:“列位才士、东家,下官来此,请多行方便。今日特备水酒一杯,不成敬意。来,共干一杯?众秀才们也都起身,端起状元红一饮而尽。一齐咂摸咂摸嘴儿,拱手说:蒙大人恩典,好酒?好酒?县官看大家一饮而尽,心里也挺高兴。可看到蒲松龄那里,只见他咂了一小口儿,就把酒杯放下了,也不拱手致谢,只是低头沉吟。 县官一看,心想:此中定有道理。便自己另斟一杯,端着走到蒲松龄的跟前,说:“蒲兄,这酒如何?”“苦涩。”“这状元红是天下名酒,人人都说好,怎么苦涩哪?”“这酒来之苦涩。是富人家送的吧?”“不错,下官上任,本县富户祝贺,送酒两坛,特请大家来一起享用。”“大人应知无功不受禄。无功受禄则为贿赂。行贿者如无求于大人,何必行贿?平日说吃了人家嘴软,使了人家手短。日后,如涉官司,行贿谋私而理歪,大人何以对之?顺其歪理则不法。这样,百姓冤不能伸,理不能直,如何治天下?大人岂不就成了赃官了?做官不为民作主,满腹才学总是零。所以,我说这酒味儿是苦涩的?”县官一听,一时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这时,一个衙役过来拉了拉他的袖子,说:“大人,酒喝光了,酒兴正浓,您看怎么办?”县官随即从衣袋里摸出一锭银子,说:“这是在京临上任时领的一点俸禄,到街上打点白酒,请客人们尽欢吧?”不大工夫,又来了白酒三坛。揭盖一饮,就不是状元红那个滋味了。众客为了不抹面子,都小口儿抿,只沾沾嘴唇,不比先前那个场面了,也没有拱手的了。 蒲松龄一见,可来了劲。他大叫衙役:“拿大碗来。”衙役拿来了饭碗。只见蒲松龄一连骨突突喝了三大碗。七十多岁的人了,喝完把胡子一摸,哈哈大笑着说:“真好酒,天下第一美酒。”又向秀才们拱拱手,说:“列位知道这酒的名吗?”半天没人放声。“这叫清明酒。是咱县太爷,用自己的俸禄,买酒招待列位。它不是列位方才喝的那种贿赂酒--状元红。”就这工夫,只见那些袍儿帽儿的富户,都一个个地溜跑了。秀才、举人们没走,倒是痛痛快快地又喝了三坛酒。 酒宴散后,这位县官闭门三天,也不问案,也不出门,只是在屋里打转转,琢磨蒲松龄这话中的道理。 听说,这县官官做得清明如水。临卸任时,蒲松龄死了。他嚎啕大哭,挂冠出了城门,百姓也泪汪汪地送行,边送边问:大人为官清正,今日升调本是好事,为何大哭起来?县官擦擦泪,边走边说:官职大小是小事,失去恩师教导,却是痛心的大事啊?谁是恩师?本县蒲圣人,松龄先生。这县官叫什么名,没传下来。 2.灯下读诗 淄川城的东边有一个蒲家庄。村子四周被垂柳环绕,村外有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不远处是蜿蜒起伏的群山。1640年,蒲松龄就出生在这个山青水秀的村庄。 蒲松龄家兄妹五人,他排行第三。父亲蒲某很有学问,却没有取得功名,后来就去做生意。由于不善经营,买卖并不兴隆,家里人口又多,生活很不富裕,没钱请老师,父亲就亲自教孩子们念书。几个孩子里数蒲松龄最聪明,最刻苦,也最得父亲的宠爱。 蒲松龄不但学习用功,方法也很巧妙。一天晚上,他在灯下读诗,一首古人描写月光的诗吸引了他,尤其对“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这两句,十分欣赏。他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图景: 山峦披着月光,就像布满了积雪;河岸一片白茫茫,就像铺了一层银色的沙子。 这两句写得多么逼真,多么优美啊!蒲松龄马上把这首诗抄在了本子上。他又想:这位诗人

文档评论(0)

亦起学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湖北亦贤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陕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1023MA4F181CX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