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施工方案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醴陵城区的东北角,属丘陵地貌,主要为剥蚀残丘。醴陵长庆 示范区(沪昆高铁站醴陵连接线)全长约 3.1 公里,规划主路宽 100 米,具体 工程内容为道路、桥梁、地下通道、绿化、景观与照明、综合网管等工程,用 地面积约 171.44 亩。
沪昆高铁站醴陵连接线工程是醴陵市的重点工程项目之一, 也是醴陵市“畅 通出口、建设新区”城建战略中的重中之重。它的建成后解决醴陵市 沪昆高铁 站的出口 ,大大加强醴陵的交通通行能力,对于改善城市交通网络以及推动城 市建设的发展目标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对美化城市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 进程以及提高城市知名度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本次施工范围:主路工程桩号为 AKO+OO0- K2+520,全长2520m,西环路工 程桩号为 ZK0+000- K0+592.83,全长592.83m,东环路工程桩号为 YK0+000- K0+571.26,全长 571.26m,清潭路工程桩号为 BK0+858.925- BK1 + 147.562,全 长288.637m,站前路CK0+000~CK0+660全长660m属新建城市道路工程,包 括排水(含纵向、横向) 、道路路基、基层、面层、侧平石、人行道、挡土墙、 地下通道、桥梁、亮化及绿化等综合工程项目。
设计概况
( 1 )标准横断面:
沪昆高铁连接线道路标准段总路幅宽 100m双向8车道,采用两块板形式, 人非共板,标准横断面为:2*20m的绿化带+2*5.5m人行道+ 2*2.5m非机动车道 +2*3.0米的机非分隔带+ 2*15.0m机动车道+ 8.0m中央绿化带。
环形东、西段标准段幅宽26m具体分幅为:5.5m人行道+ 2.5m非机动车 道+3.0米的机非分隔带+ 15.0m机动车道。
清潭路标准段幅总宽42m具体分幅为:2*3.5m人行道+ 2*2.5m非机动车 道+2*1.5米的机非分隔带+ 2*11.0m机动车道+ 5.0m中央绿化带。
站前路标准段幅总宽25m具体分幅为:2*3.5m人行道+ 18.0m机动车道。 沪昆高铁连接线主路道路结构为:机动车道4cm细粒式改性沥青砼(AC-13Q + 5cm中粒式沥青砼(AC-20Q + 7cm粗粒式沥青砼(AC-25Q + 20cm厚水稳上 基层+ 20c m厚水稳下基层+15cm级配碎石垫层。
清潭路道路结构为:机动车道 4cm细粒式改性沥青砼(AC-13C + 5cm中粒 式沥青砼(AC-20Q + 7cm粗粒式沥青砼(AC-25C + 20cm厚水稳上基层+ 20cm 厚水稳下基层。
站前路道路结构为:机动车道 4cm细粒式沥青砼(AC-13C + 8cm粗粒式沥 青砼(AC-25C + 20cm厚水稳上基层+ 20cm厚水稳下基层。
非机动车道:4mn松绿色抗滑路面+4cm细粒式沥青砼(AC-13C + 6cm中粒 式沥青砼(AC-20C + 18cm厚水稳上基层+17cm厚水稳下基层;
人行道路面结构:6cm彩色透水砖+3c m粗砂垫层+20cm级配碎石; 路面横坡机动车道为路中线向外侧 2.0%,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为外侧向路 中 2.0 %;沿线交叉口均作无障碍设计。
( 2 排水
A、连接线道路全线设置雨水管道,结合道路两侧规划用地性质,于绿江 大道~沪昆高速防护绿带段设置污水管道。
路段上两侧设置雨、污水管道,雨水管道设置于非机动车下,检查井中心 距离人行道边线1.0m,污水管道设置人行道下,检查井中心距离非机动车道侧 石线 1.2m。
为了接纳道路两侧街区的雨、污水,预留地块雨、污水支管及检查井,井 中心离道路边线2.0m,支管纵坡为0.5%。
雨水分三段排放:
绿江大道(KO+000 — K1+020段,雨水均汇至K0+346规划保留水系; K1+020匝道桥(K1+280段,雨水进入匝道排水体系,自排或抽排入清潭 河,近期就近排至现状水系;
匝道桥( K1+280 清潭河段以及清潭河以西段,雨水均汇至清潭河。
污水均汇至沿K0+346水系污水住干管,往规划污水处理厂;近期在污水主 干管暂未形成前,于出口处就近排现状水系。
B清潭路
结合道路两侧规划用地性质,路段上仅双侧设置雨水管道,雨水管道位于
非机动车道下,检查井中心距离人行道边线 1.0m。
雨水以BK1+04Q为分水岭,分别排至主线环形西段、环形东段雨水道系统, 往清潭河。
C站前路
路段上单侧设置雨、污水管道于机动车道下,检查井中心距离侧石 1.5m。
为了接纳道路两侧街区的雨、污水,预留地块雨、污水支管及检查井,井 中心离道路边线2.0m,支管纵坡为0.5%。
雨水以CK0+320为分水岭,分别汇至道路起终点下游规划雨水管道系统, 近期在规划雨水管道系统暂未形成前,于出口处就近排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