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交通与对外交流 (57).ppt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巴蜀交通史 课堂展示 茶马古道 公共管理学院 张一琪 茶马古道简介 1 公共管理学院 张一琪 1 茶马古道简介 CONTENTS 2 茶马古道在成都 3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公共管理学院 张一琪 公共管理学院 张一琪 Part1 茶马古道简介 第五条国际通道 茶马古道简介 公共管理学院 张一琪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分川藏线、滇藏线两路。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是与古代中国对外交流的海上之道、西域之道、南方丝绸之路、唐蕃“麝香——丝绸之路”相并列的第五条国际通道。 茶马古道在成都 2 公共管理学院 张一琪 依托盛产茶叶的天时地利,茶马古道在包括成都在内的四川地区形成了包括多条支线的道路交通网。即使数百年过去,在成都的蒲江、邛崃、大邑、崇州以及都江堰等地,仍能找到残留的53处遗存。它们中除了古道遗存,还包括了指路、修路碑、古茶场茶园、关隘以及摩崖石刻造像等等。 LOREM IPSUM DOLOR 公共管理学院 张一琪 茶马古道 A 四川地方志新研究 成都 B 公共管理学院 张一琪 茶马古道在四川除了与雅安、西昌、茂县、松潘等地区有过密切联系,天府之国的中心成都,也曾是茶马古道的核心区域。 成都市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以下简称:市考古所)耗时5年的茶马古道(成都段)调查显示,成都地区现存茶马古道遗址有53处之多。此外,调查人员还发现:宋代掌管茶马互市的机构——茶马司,就设在成都。 松茂古道 A 部分遗址介绍 LOREM B LOREM C LOREM D 公共管理学院 张一琪 松茂古道 公共管理学院 张一琪 都江堰风景区,游客们往往从二王庙沿山而下,过安澜索桥后,选择参观鱼嘴和宝瓶口就离开。 实际上安澜索桥靠近玉垒山一侧,被景区道路覆盖的,便是茶马古道中川藏道中的松茂古道。 如今,滚滚岷江水畔,“松茂第一关”玉垒关仍剩古老城楼巍巍矗立。这是宋代修建的重要茶关,在明代重修。 松茂古道:都江堰曾有过的“南方丝绸之路” 松茂古道,古代通往“蛮夷地区的道路,成都平原连接松潘和茂县的惟一通道。松茂古道起于都江堰,止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松潘县、茂县古城,全长700多里。虽然这条路最早始于何时无从考证,但是无数的事实说明,最迟在三国时期,松茂古道就已开通了。 公共管理学院 张一琪 茶马司 茶马司掌管茶马交易,要统筹买马钱物,有的还要总领四川财赋,职位相当重要。 何为 茶马司 公共管理学院 张一琪 根据清《宋会要辑稿》记载,宋哲宗元祐元年十月,茶马使黄廉在《应缘茶马事有违法辞讼,乞许监司送成都茶马司奏》的奏折上,明确说明茶马司设于成都。 元祐二年,杨天惠的《都大茶马司新建燕堂记》则记载,都大使司……其一寄治秦中,其二则治成都……到了绍兴七年(1137)年,在陕西、成都分分合合的茶马司,经四川都大茶马司李迨奏请之下,“合为一司,总治成都。” 公共管理学院 张一琪 历史上四川通往外界经由宜宾始发的茶马古道,主要有四条。 宜宾地处我国西南交通要冲,据三江、控滇黔、连吴楚、通青藏,自古号称“西南半壁”,成为自古“蜀身毒道”通往缅印及东南亚、南亚、西亚的通衢大邑与重要商埠。同时又是万里长江北运东下黄金水道的第一口岸。 这条商路几条茶马古道上,担负运输任务的“叙州三路蛮”,即乌蛮、南蛮、董蛮的商旅马帮。 “惟蜀茶南走百越,北临五湖” 公共管理学院 张一琪 公共管理学院 张一琪 公元前312年,还在先秦战国时代,秦灭蜀国,先后置蜀、巴二郡,自始中原王朝把对西部开发和对西南徼外少数民族地区的扩张放在突出地位。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华夏,首先在西南“故僰侯国地”置僰道,企图开故徼,取道三江口,开疆拓土统揽天下。于是从今日宜宾开山造路,按照“车同轨”之制,路宽五尺,至今昭通、曲靖。此路被史学家们称之为“西南陆上丝绸之路五尺道”,成为蜀茶与外界交换流通的重要商贸渠道。 “五尺道”的称谓,最早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司氏在《史记》中言道:“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另据《四川通史》载:“开明主蜀,僰人仍居之”,而有“雄长僚僰”,僰地通道成了西部民族迁徒重要走廊。此道称谓,从秦汉“五尺道”,隋唐“石门道”,到现代民国时的“叙昆大道”,和当今“川云中路”,实际是同一条道路。两千多年来,活跃于五尺道上的“石门部”之“乌蛮”,即今日云南昭通地区的彝汉先民,是其主要的商旅马帮。僰道宜宾在“南丝路五尺道”上,成了川滇黔这条盐茶马道上的重要口岸和商品集散地。 五尺道 公共管理学院 张一琪 八亭道 “八亭道”为汉代唐蒙所开“南夷道”一段,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奉献教育1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心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