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民居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摘要】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统建筑文化崇尚设计的美学原则和形态的构成原则,注重环境与建筑的交融。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特色文化造就了我国多样的传统建筑文化。因此,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传统民居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对中国传统民居蕴含的哲学观念、设计思想、地域文化进行分析,论述了我国传统民居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传统民居;环境艺术;地域文化 中国传统民居文化是植根于本土地域特征的文化资源,在世界建筑文化中独树一帜。传统民居作为建筑的一种类型,充分体现建筑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和浓厚的民族特色。传统建筑的形式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在建筑材料、构造技术、建造方法、环境特点、防御特色、经济特征和宗教文化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营造大多就近取材、因地制宜,其功能与形式、艺术与技术、建筑与环境上既满足了居住者物质的需要,又满足了其精神的需求。笔者认为,中国现代建筑风格的探索应体现以文化为底蕴、以生态为表现、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思想。因此,在研究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应充分考虑建筑的自然、人文地理背景以及建筑的文化价值观,将建筑中的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因素,综合融入现代建筑中。 一、中国传统民居蕴含的哲学观念及其运用 中国传统民居是中国哲学观念和生态观念的统一,如《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周易》中提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中国传统民居的选址,基本按照风水的原则和格局,以“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为最佳选择,这都是中国传统民居中体现的哲学观。比如四合院,依照阴阳之说,具有“藏风聚气,通天接地”的功能,院落建筑与自然风光融合,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国传统民居在室内运用各种盆栽、盆景、瓶插、山石等元素,巧妙地将人工与自然融合。此外,其建筑结构具有“墙倒屋不塌”的优点,表现了就地取材、应用自然材料的生态精神,满足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心理要求。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中,“尚中”文化精神包含了儒家的“用中”、道家的“守中”、佛家的“一中”三大哲学思想,推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庸的人文精神融合了自然、历史,渗透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类型、空间,以及建筑与环境、建筑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这种思想体系下的具体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有着丰富的设计理论,如明末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提到造园设计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明末美学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论述有关建筑、造物、陈设时亦以“宜”为准则,如“制体宜坚”“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祈”“因地制宜”等;而明代园林设计师文震亨提出的设计总原则是“随方制象、各有所宜”。其中,“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中的“因借”是方法、是程序,而“体宜”是目的、是结构、是最终设计价值的体现;“宜简不宜繁”是从经济角度来理解设计的准则,这种在实用的基础上再求其他的设计精神,体现了一种审美和文化精神上的追求;“宜自然不宜雕祈”的内涵是以自然之美为化境,“自然”含有素朴、本性、本质之意,而相对于雕琢刻镂的繁饰,其也表明了设计者的一种审美选择与理想信念,即使有奢华为饰的条件亦不为之。总的来说,“宜”是一种理性与感性的平衡,是实用价值与艺术审美价值的平衡,是设计师艺术与审美的自觉,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运用体现。在这个思想观念多元化的时代,空间是建筑物等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而时间是一切存在的基本方式,精神活动可以在时间中定位,但不能在空间中定位,因此时间具有比空间更优越的地位。园林是生命时间观的自然流露,是在有限的空间内表现天地的博大雄奇。《园冶》中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追求的就是让人造园林呈现出自然生命的意象,达到宇宙天地生生不息的和谐境界。“曲径通幽”是造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用曲折婉转的路径和游廊去组织景点,可以延长游人的观赏时间,给人以移步换景的变化之趣。曲折的路径和游廊往往要构成一些嵌套而有闭合感的回路,游人在视线不断变换和迂回中获得对园林的总体印象。游人在迂回曲折中赏园,获得了丰富的视觉体验,反映了循环无尽的时间观。 二、从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看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如傣族竹楼就在材料、气候环境与建筑之间营造了一种和谐的生态环境氛围,该地区的民居为了适应炎热、潮湿、多雨的自然环境,创造了“干阑式”建筑。建筑材料利用当地随处可见的竹林,柱、梁和屋架结构用粗竹,围墙用竹片编织,剖开的竹子压平做楼板,门、窗也用竹子制作,屋顶盖茅草或葵叶编的草排。傣家竹楼均独立成

文档评论(0)

天星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2242001000034
认证主体四川龙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0MA6ADW1H0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