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通风手法对低碳建筑影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民居通风手法对低碳建筑影响 1引言 低碳经济是指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生产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尤其是有效控制CO2的排放量。近年来,“低碳”概念逐渐融入国内建筑领域,这不仅反映出业界对环保的日益重视,更是我国未来建筑规划发展之所向。目前,在经济发达国家,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40%;而在我国这一比例为25%左右,居各种能耗首位,其中50%以上消耗在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空调上[1]。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剧,居民对热舒适要求的日益提高,空调设备产生的能耗势必成倍增长。当代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不良、遮阳设施不当等因素又加大了人们对空调设备的依赖,致使其年累计运行能耗陡增。因此从建筑设计上,采取何种经济可行手段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业界、学术界的关注焦点。相对现代建筑中的节能手段,中国传统民居因地制宜、善假于自然的被动节能技术具有天然优势,而且绝对环保。新加坡大型房地产集团“雷迪亚诺”委托权威能耗测评机构行的评估表明[2]:以单位面积计算,陕北窑洞要比现有高层建筑节能20%,岭南建筑中的骑楼、吊脚楼要比现有居住建筑节能30%。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建筑手法对现代建筑节能设计具有借鉴意义,值得深究。由于中国传统民居中自然通风手法众多,为改善当前使用空调设备导致高能耗的现状,实现低碳经济目标,本文特选取岭南传统民居中的自然通风手法进行分析,试图为我国开展“低碳”节能建设提供参考。 2岭南传统民居之自然通风手法概述 2.1自然通风功效 一方面,自然通风能有效提高空气质量,保障室内热舒适要求。虽然需综合考虑地域和气候因素,但建筑室内都需要适当与外界环境通风换气。良好的自然通风能够有效引入室外清洁的空气,同时及时排出建筑室内余热,由此创造出舒适的室内环境。另一方面,自然通风还可以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在岭南地区,夏季湿热、良好的通风可以将热量带走,防止室内过热;因此控制好室内通风,能大幅降低空调负荷[3]。我国岭南地区传统民居正是基于当地气候特点,巧妙应用了被动性的节能手段构建出自然通风系统,不仅节能环保,而且经济可行。 2.2岭南传统民居通风表现形式 2.2.1建筑总体布局 中国传统民居选址布局上讲究“负阴抱阳,背山面水”、“藏风聚气”。这些从通风功能角度上看,是十分合理的。“负阴”与”抱阳”可形成热压通风;“背山”可挡住冬季北方的寒流,“面水”可接受夏季东南的凉风。在平面布局方面,岭南民居古村落中建筑多采用梳式布局,村前村后的水塘、农田和树木形成低温空间,村内建筑群构成高温空间,村内外由于冷热温度差的作用形成冷热空气的交换,构成自然通风[4]。与此同时,梳式平面的巷道整齐排列并与夏季主导风向平行,更加有利于通风。在平面布局中常见的建筑元素还有冷巷(图1),它通常是建筑排列组合形成的一个比较窄的巷道,或者是在建筑的一侧留出的一条小廊道。有阵风时,巷道因狭窄而提高风速,有利于降温;静风状态下,又因巷道狭窄,受墙及周围建筑阴影遮盖,巷内高密度冷空气与巷外低密度热空气形成对流,带出与巷接通的各房间里的热空气,达到通风效果,如陈家祠的青云巷[5](图2)。 2.2.2天井 天井是营造有利通风小环境的重要手段。天井(图3)通常呈筒状,一般为露天的内院落,面积较小,基本单元多成长方形。白天四周墙壁遮挡日辐射,使天井阴凉,从而营造出房间内的阴凉环境,加上天井内植被的蒸腾作用,进一步降低了院落内的空气温度。到了夜晚,院内空气受到周边建筑的影响加热上升,而上空的冷空气则下沉,并渗透到建筑内,有效改善室内热环境[4]。除此之外,四面多层的房屋合成了高而窄的天井,具有近似烟囱的作用,能够排除住宅内的尘埃与污气,同时增加内外的空气对流。狭高的天井既起着拔风的作用,又可以防止夏日的暴晒,使住宅阴凉。天井的四周房屋屋顶为内坡,雨水顺屋面流向天井,经天井四周的地沟排出屋外,阴雨天气由于通风作用,也并不觉得屋内潮湿。 2.2.3其他措施 除此之外,岭南各地还有许多极富地域特色的传统通风手法。如运用具有明显热压通风效果的老虎窗或较小的猫儿图钻,利用热压进行通风散热。此外利用地形或建筑高低不等形成空气压力差而造成良好的通风条件,如广东的竹筒屋。还有的民居在室内设置与地下水相连通的“冷眼”(图4),在夏季既可以降低室内空气温度,又加大了室内外温差,与此同时配合天井的抽、拔风功能,在热压与风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自然的通风系统。岭南民居还多采用内外廊式,当建筑设置了一圈外廊时,除了可以较好地进行遮阳外,还可以组织通风。同时结合漏空墙的设置,通风的效果更加明显。在岭南民居中,通常在大厅上空的屋面上做天窗,也称为气窗,形式灵活自由,可开闭,一般设置在厅堂上方的屋顶上,有开拉

文档评论(0)

天星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2242001000034
认证主体四川龙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0MA6ADW1H0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