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件】第六讲近代民本思想.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民本思想;讨论;I;吋M、近代的攘夷论 V 1、与传统的攘夷论或“华夷之辨 中原民族与周边民族的比较而确立 的“华夏中心主义思想”(第二讲 已经讲述)不同,近代的攘夷论主 要是一种中西文化之争或中西文明 之争。;■2、洋务时期的攘夷论主要的内容:;-(3) “中西国情不同”论。A、自然条 件的不同。西方“地矿而人少”。“惟 地矿,一国所出不止供一国之用”, “得旁渔他国之利以致富。”“惟人少, 则国用无所出,故必助成富商大贾之势, 使权一资厚,而一切军国经费皆与此取 赢” 。B、中西文化上的区别。“英人无;■3、洋务运动失败后的攘夷论主 要的内容 __ -(1) “洋务之害”说:中日战争的 失败为正统士大夫重新倡导闭关自 守提供了利用。“制造时偷工减料, 购买时侵渔中饱” “将不选择,兵 不训练” O “一船之价,倾中人万 家之产,一炮之费,损士卒百口之 粮。器则日新,财则日匮”。洋务 “剜肉补疮,无裨于自强之计”。;■ (2) “西器无用”说:正统士大夫以清 流自居,重新评价他们眼中的“夷务” o “火轮者,至拙之船也。洋炮者,至蠢 之器也。船以轻捷为能,械以轻便为利。 今夷船煤火未发,则莫行使;炮需人运, 则重不可举。若敢决之士,奄忽临之, 骤无所恃,束手待毙而已。又况陆地行 战,船炮无施,海口遥攻,登岸则困。 蹙而击之,我众敌寡,以百攻一,何患 不可?机器船局,效而愈拙” O;■ (3)西学乃“仇人之学”说。仇视西学 的思想与仇恨西人的思想开始形成。 “如以天文数学必须讲求,博采旁求, 必由精其术者,何必师事夷人?且夷人, 吾仇也。咸丰十年,称兵犯顺,陵我畿 甸,震惊我宗社,焚毁我园囿,戕害我 臣民。此我朝二百年未有之辱。学士大 夫,无不痛心疾首,饮恨至今。朝廷亦 不得已与之和耳。能一日忘此仇耻哉? ”;(4) “痛诋和局,轻言战争”。“天下之治 乱,存乎人心,……今纪刚败坏,礼仪扫地, 廉耻消亡,四维不张。势岌岌矣!忠臣之士, 叹息扼腕于下,而莫可奈何。臣独以为,拨乱 反治,措天下于唐虞三代之隆,有捷于反掌而 无难者,在皇上正圣学以为天下倡耳。”靠 “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 人心不在技艺”。湘军和淮军由于士气振奋, “昔可以荡十数省之积寇,今独不能制四五国 之强夷乎? ”“无论是非曲直、强弱、胜负、 存亡,但一不主战,天下共罪之。” 一讲议和、 外交,则“攘臂诟骂,涕唾交颐。” (5) “文饰”与假象。:同治时期的洋人禽 兽论和外交中的虚假传说。;■ 4、近代攘夷论的影响 ■助长了民间的盲目反对西学、反洋教的 情绪和行为。义和团时期的盲目排外主 义与正统士大夫的攘夷论构成统一体。 表现为: ■ (1) 对“洋”认识上的盲目性。 ■ (2) 灭“洋”行为上的盲目性:灭一 切与洋有关系的人;符合天意;神秘的 组织方式;神术和法力。 ■ (3)天津教案和义和团时期的灭洋行为;“西学中源”论;■ 2、“西学中源”论形成的过程 ■ (1) “西学中源”说的发切:明末清初的徐 光启、王锡阐。传教士传入的西学“补缀唐虞 三代阙典遗义” ■ (2) “西学中源”说在近代的发展 ■ 60年代至中法战争。代表人物:冯桂芬、张自 牧、曾纪泽 ■冯桂芬:“诸夷晚出,何尝不窃我绪余” ■张自牧:“泰西文字”是“怯庐”(仓颉的次 兄)传入的。 ■曾纪泽:首创用《周易》论证西学的起源。 ■中法战争后至戊戌变法时期。代表人物:宋育 仁、郑观应、廉有为、梁岳超、谭嗣同、唐才 长等。;■ (3) “西学中源”论中的政治内涵。;■ (4) “西学中源”说的评价:文化交流 初期的观念——文化起源上的“多源趋 向”说和“一源辐射”说。“中国天下 之总邦也,不独为文字之始祖,即礼乐 之制,无不由此而流传及外”;传播西 学的对策——“启超生平最恶人引中国 古事以证西事,谓彼之所长:,皆我所有。 此实吾国虚骄之结习,初不欲蹈之,然 在报中为中等人说法,又往往不能自 免o;三、“中体西用”论;2、“中体西用”提出的过程。;■郑观应:“中体也,本也,所谓不易者 圣之经也;时中用也,末也,所谓变易 者圣之权也。无体何以立,无用何以行, 无经何以安常,无权何以应变?” “中 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 以西学,知其缓急,审其变通,操纵刚 柔,洞达政体,教学之效,其在兹乎?” ■薛福成:“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尧 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俾西人不敢蔑视 中华。”;■王韬:“夫孔子之道,人道也,不类不 尽,其道不变。三纲五伦,生人之初已 具,能尽乎人之分所当为,乃可无憾; 圣贤之学,需自此基”,“故治民,本 也,仿效西法,其末也。”;3、张之洞与《劝学篇》。 -1898年,他著《劝学篇》,其中说:“今欲强 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 学固

文档评论(0)

yanxiaosa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大家好!本人在此郑重声明:本账号所有文档均出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收集归纳不易,请手下留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