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复原了近百种古代织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他复原了近百种古代织机 一时兴起开始制作织机模型的朱剑鸣,将自己兴趣看作是一项抢救文化的举措—— 他复原了近百种古代织机 朱剑鸣制作的织机,在圈子里名气很响。记者徐志强摄 苏报记者 顾志敏 走进城北街道北园新村朱剑鸣 家中的工作室,仿佛置身于织机博物馆。十几平方米的房间里,摆着十几台古代织机模型,漳缎织机、宋锦织机、缂丝机等苏州人曾经使用过的各类织机,都能在这儿找到模型。临窗的工作台和电脑桌上,堆满了各种制作工具、材料、资料和一些未完成的织机零件。 “我一般都是按 1:4 比例复原的, 这些模型如果放大几倍,就是真正的织机。 ”朱剑鸣指着每张织机上的一段未织完的布介绍,自己有一个习惯,每做成一个模型,都会用它织一段 布。“你看到的这些只是一小部分,家里还有很多。”朱剑鸣告诉记者,在过去 20 年左右的时间里,他已经复原了近百种古代织机。 谈及为何会对复原古代织机情有独钟,朱剑鸣坦言,最 初只是一时兴起。 1988 年,朱剑鸣进入刚筹建不久的苏州 丝绸博物馆,每天都要和各种传统织机打交道。时间一长, 朱剑鸣觉得,织机体型大,占地方,一间陈列室也放不了几 张织机。如果做成模型,那就轻便多了。 有了这个想法,朱剑鸣随即开始动手,从最简单的木工 学起,开始逐一复制馆里的苏州传统织机,以此来打发空闲 时间。 一次偶然的经历,让朱剑鸣对自己的爱好有了新的认识。 1990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苏州丝绸博物馆代为寻找一种传统的腰机。朱剑鸣和同事们辗转多处,最后总算在江西万载县一户农家找到了。十几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朋友带着朱剑鸣,在本地一个老阿婆家中看到了相似的苏州腰机。闲置多年,阿婆的家人正打算拆掉。 “当时给我最大的感触, 就是如果不重视, 大量的传统织机就会被毁掉。 ”回忆起往事,朱剑鸣感慨, 织机不仅仅是纺织工具,而应该是一种带有地域性的文化,各地不同的织机也和当地的丝绸文化息息相关。 因为这件事,复原古代织机对于朱剑鸣来说,多了一层抢救文化的意味。因此,朱剑鸣也就萌生了一个想法,复制 出中国所有的古代织机。有了这个目标, 《天工开物》、《梓人遗制》 等古代技术专著成了朱剑鸣经常研究的书籍,他还经常请教一些权威专家,并在网上搜集各类相关的文章。 有些古代织机在一些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才能见到,朱剑鸣就 自费去寻找、购回,再复制。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