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凤阳花鼓》是一首安徽民间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
首先在导人新课时我用多媒体播放了安徽地区的一首民歌,让学生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了解地方乐器凤阳花鼓。新歌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按老师打的节奏来填歌词,找出较难的节奏反复练唱。给学生第一次感受。有了安徽民歌的渲染,教师提出让学生唱出歌曲韵味的要求得水到渠成。
其次,《凤阳花鼓》作为一首喜庆歌曲,还要唱得活泼、热烈。我采用分小组选择自己的方式来演唱歌曲,有对唱,轮唱,合唱,齐唱等。于是,给学生第二次视听冲击,选择凤阳花鼓队在喜庆节日里的表演和演唱会现场情绪激昂的互动演唱,两个场景的展示,学生会通过歌声告诉老师:什么叫热烈,什么叫欢快!
最后,在热烈的气氛中,趁热打铁,给学生最后一次感知升华。在巩固歌曲时我拿出一些打击乐器锣 、鼓、让学生去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和力度,然后我让学生自找伙伴为一小组,根据歌曲的内容自编简单的旋律。请部分同学打乐器,其他同学用拍桌子和拍手的方式来为歌曲伴奏。学生在反复练唱中学会演唱歌曲,在合作表演中了解了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教学效果非常好。
但在整个教学过程细节上尚有不足之处,如边唱歌曲边为歌曲伴奏环节中,学生只只顾拍手跺脚,就忘记唱,协调配合能力有待加强。因为多年从事小学教育,刚来初中不久,总是感觉自己的语言很儿童化,课堂上也追求气氛活跃,总之这节课存在了很多不足,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
《凤阳花鼓》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能完整演唱歌曲。
2、知识目标:学生能学会鼓、小锣的使用方法,并能以组为单位为《凤阳花鼓》伴奏,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团结合。
3、情感目标: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
教学重点:
歌曲中歌词的改编以及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
教学难点:
歌曲中衬词部分的学习。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 、PPT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学唱歌曲????
1 、视频导入
2、介绍凤阳花鼓的由来
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 虽然是安徽省一个普普通通的县,但是,这里却有几样东西很出名,其中之一就是凤阳花鼓。
花鼓——是我国一种民间歌舞,是由农民在田间插秧时击鼓演唱发展而来,表演形式是一男一女,男敲锣,女打花鼓,边歌边舞.
凤阳花鼓——唱的都是民间小调,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击鼓,一人口唱小调。
3、今天我们学唱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4、初听歌曲(带问题听歌曲)
5、复听歌曲(小声哼唱歌曲,找一找有没有你听不懂的歌词)
6、衬词部分学唱(分句学习)
7、全曲学唱。
8、听范唱
生:找出歌曲中不好唱的地方
师:解决难点
9、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二、分析歌曲
《凤阳花鼓》是一首安徽的民间小调,
前十小节优美抒情,后面衬词部分幽默风趣。
三、分析歌谱
1、鱼咬尾(出示歌谱)
3 5 6 1 5 -–|5 5 1 6 5 3 |
2、五声调式(出示整首歌歌谱)
请同学们找一找歌曲中一共出现了几个音符?
四、分析歌词
1、了解小锣和鼓的音色。
2、节奏练习(师打节奏,学生读出节奏)
小锣 4/4 X- – X- | X X X X |
鼓 4/4 X X X X X X | X X X X |
3、为歌曲进行伴奏(分小组打节奏)
4、少部分同学打乐器,其余同学手、 脚来伴奏。
5、介绍老凤阳花鼓
旧时凤阳旱涝灾荒不断,(屏显),许多人唱着花鼓,乞讨为生,凤阳花鼓成了讨饭的象征。欣赏老《凤阳花鼓》。
4、新老凤阳花鼓对比。速度、旋律、情感。
五、拓展
改革开放以后,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起了很大的变化。凤阳花鼓成了人们自娱自乐的工具,凡遇到喜事,接待宾客,凤阳人总要热情的表演一番。它的形式也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凤阳花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近年还走出国门,到国外表演,获得外国友人的赞誉。
1、欣赏流行唱法《凤阳花鼓》
2、欣赏美声唱法《凤阳花鼓》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唱了《凤阳花鼓》,初步了解了打击乐器小锣鼓的使用方法,并能运用为歌曲进行伴奏,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中最宝贵的遗产,我们一定让这些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在我们这一代得到继承和发扬。
学情分析
在初学阶段,七年级的大多学生对于安徽的地方曲艺知之甚少。但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也往往比较乐意接受他们认为比较感兴趣的一些新事物。因此,本节课的全部音乐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我的教学活动中来,使每一位学生音乐潜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音乐,享受音乐,感悟音乐。
本教案设计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清晰,教学环节依据学唱歌曲、歌曲处理、歌舞表演、用打击乐器创编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道德与法治_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美术_日照农民画的创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美术_用雕塑记录时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美术_用雕塑记录时光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英语_unit10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英语_unit10单元复习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语文_人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人生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历史_《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历史_《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音乐_凤阳花鼓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信息技术_引导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信息技术_引导线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英语_How was your school trip?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英语_How was your school trip?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道德与法治_初中思想品德3.3财产属于谁留给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道德与法治_初中思想品德3.3财产属于谁留给谁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历史_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历史_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物理_初中物理第18章电功电功率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