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某中学2021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1.docVIP

安徽省某中学2021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业 教育文档 可修改 欢迎下载 PAGE 1 - 安徽省安庆市某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1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蜀相》中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 , ______ 。”。 在《春江花月夜》中,“ ______ , ______ 。”两句运用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两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 ______ , ______ 。”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赠筝妓伍卿李远 轻轻①没后更无筝,玉腕红纱到伍卿。 座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②。 湘灵鼓瑟③钱起 善鼓云和④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注】①轻轻、伍卿:均为不见于载籍的弹筝高手。②十三声:唐宋时古筝有十三根弦。③湘灵鼓瑟:传说舜帝死后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她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④云和:出产乐器之地。 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前人论绝句的含蓄艺术,有“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一法,李诗用“玉腕红纱”来写弹奏者正有此妙。 B.钱诗“冯夷”和“楚客”均能理解湘灵的哀伤,前者听后情不自禁起舞,后者悲从中来,不忍卒闻。 C.钱诗结构首尾圆合,全诗从湘水女神出现开始写起,以湘水女神消失告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D.两首诗都让我们感受到演奏者的形象,李诗中的伍卿美丽动人,钱诗中的湘灵对爱情忠贞不渝。 两首诗均以描写音乐见长,请结合诗句分析它们描写音乐方式的异同。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下面是某小区物业通知的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指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 根据上级机关文件指示精神,为保证小区设施设备及业主身体、财产的安全,提高本小区管理区域护卫人员的品质及全体员工的消防意识,增强抵御火灾的能力,管理处打算于2019年植树节当天在小区广场举办消防演习,欢迎各位业主到场观赏。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4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江南文化的特性是在与北方文化以及与荆楚文化等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江南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主要体现在人的饱满的感性审美,与放达沉稳的现实诉求以及与清丽秀美的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江南文化在与主流的北方伦理文化相抗衡中,以柔克刚,“越名教而任自然”,从而自晋室南渡以来逐渐占据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 江南文化给予历代文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陈望衡在《江南文化的美学品格》中认为,“江南概念主要是审美的。江南文化从主调来看,是一种审美文化”。这真正抓住了江南文化的审美和诗性本色。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中原体制文化的大传统和东南沿海地区相对自由的小传统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张力,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而江南文化就处于费正清所说的东南沿海地区的核心地带。 这种相对自由的文化小传统自宋代以来一直处在引领中国教育、文化和经济的地位,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如清一代,全国共产生(文)状元 115名,江南文化圈所属三省(苏、浙、皖)的状元数为78名,占全国的67.83%.这些数据说明,到清代时,江南在文化教育方面已远远领先于其他地方。这些状元以及出身此地的进士大多进入中国的政治领域,同时他们在经济领域亦叱咤风云。 这种重学崇文的传统影响所及,到晚清和民国,苏浙两省的现代文学家可谓灿若群星。如鲁迅、茅盾、郁达夫、周作人、徐志摩等,均是一流的文学家。江南文化自古迄今所形成的底蕴和特色,也深刻地渗透进了当代中国先锋文学家,尤其是那些出生在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的骨髓当中。 首先,江南文化培育出了中国独特的文学信仰维度。这种信仰渗透进先锋文学家的血液中便引发了当代先锋文学的持续发展和深化。在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锋文学在全国有遍地开花之势,各地不少作家都进行过先锋实验性写作,但时至今日大多已偃旗息鼓。而成长于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如苏童、格非、叶兆言、余华、王安忆等,创作势头仍然不减,且先锋性显明。 这是一种基于对文学的信仰所带来的执着,这种信仰来源于对江南诗性文化的深切记忆和感恩情怀。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氩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鱼米之多,构成了这种准宗教氛围的外在地理和风物条件。在对文学的追求中,自古以来的江南文化漫透着不同于北方的洒脱和空灵,那些生息于此的当代先锋文学家们同样承继了这样一份精神

文档评论(0)

189****5087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2116031000022
认证主体仪征市思诚信息技术服务部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78RWX8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