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核分析法与生命科学中的微量元素:第十二章 微量元素与肿瘤.pptx

核分析法与生命科学中的微量元素:第十二章 微量元素与肿瘤.pptx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 微量元素与肿瘤 ;北美、北欧、西欧、大洋洲 — 结肠直肠、乳腺、前列腺 例外:大洋洲以黑色素瘤为主 中欧、南欧 — 胃癌、膀胱癌 亚洲东部(含日本、中国) — 胃、食道、肝脏 — 发达地区:肺、结肠直肠、乳腺 — 欠发达地区:分布模式不清晰;肿瘤发生的过程相当复杂,一般认为有三个阶段,即启动、促癌和进展。 启动阶段是指致癌物进人人体后到达靶器官,与靶细胞的DNA 以共价键形式结合,形成潜伏癌细胞的过程,这一过程只需数分钟就能完成。 促癌阶段是指从潜伏的癌细胞发展到临床上可诊断的肿瘤的过程,需要数年到数十年的时间。 进展阶段则是指肿瘤细胞发生恶性病变和侵蚀性,发展为癌症,甚至癌转移的过程。由于癌症发生需要漫长的时间,如果能有效地延缓其进展,就能有效地预防癌症的发生。 因此,促癌阶段一直是肿瘤预防的重点,控制促癌剂的 接触是预防癌症的重要措施和手段。;致癌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的致癌机制 抗癌微量元素 常见肿瘤与微量元素;一、化学致癌物及其分类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 提出, 80%以上人类肿瘤是由化学物质所引起的 (一)根据组成、结构和性质分类 1、有机物 包括一般有机化合物、多环芳香烃、芳香胶及偶氮类化合物、亚硝胶类化合物和细菌毒素及其他天然产物等。 2、微量元素及其化合物 ;一)根据组成、结构和性质分类 1、有机物 2、微量元素及其化合物 砷、镍、镉等微量元素及其化合物具有致癌作用,如砷可致皮肤癌、肺癌,镉可致前列腺癌、肺癌,镍与鼻咽癌有关。 (二)根据体内作用方式分类 直接致癌物和间接致癌物。 (三)化学致癌物的危险等级 1 级是指接触与癌症发生有因果关系。 2 级是指对人可能有致癌作用,但不能被证明有因果关系,根据其致癌作用的程度又可分为2A、2B。 3 级是指现有资料不足以做出具有致癌危险性结论。 ;二、致癌微量元素;三、致癌微量元素的存在形态、接触途径 (一)砷 亚砷化钾(F1ower 液)可诱发皮肤癌。 ;(二)铬;(三)镍 难溶性的化合物有强致癌性,易溶性的未能证实其致癌性。 (1)职业接触如镍矿、镍金属粉、镍盐和镍冶炼等,可致肺癌、鼻咽癌等。 (2)食物接触:最典型的与鼻咽癌有关。 (3)吸烟 烟中的镍可与一氧化碳结合成为强致癌性的炭基镇, (四)铍 (1) 急性铍中毒(急性铍肺):可由铍及其化合物,尤其是氟化铍和氧化铍引起。 (2)慢性铍肺:主要由金属铍及其氧化物引起。 (五)镉 氧化物、 (六)铅 醋酸铅、亚醋酸铅、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As, Pb,:0.05, CD:0.01 mg/L;致癌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的致癌机制 抗癌微量元素 常见肿瘤与微量元素;第二节 微量元素的致癌机制 一、对核酸的作用 二、促进自由基的生成 三、细胞凋亡失控 ;一、对核酸的作用 金属离子在体内可与生物大分子形成金属整合物。核酸中的糖、磷酸、各种碱基,尤其是嘌呤碱基的-N 、一OH 或一NH2基,极易与金属结合,从而改变核酸的立体结构,导致碱基错误配对或链断裂,发生突变。 突变可能造成抑癌基因的丢失或失活,进一步引致细胞癌变。;二、促进自由基的生成 自由基是带有未成对电子的分子如NO 、. CH3 、.H 、O2- .等。由于未成对电子有成对的趋势,因此自由基非常活泼。 自由基在诱导癌、促癌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金属离子被吞噬进人细胞后,往往会参与体内化学反应,产生自由基如活性氧等,从而间接引起肿瘤的发生。活性氧具有极为活泼的单电子,易与DNA 分子结合,形成DNA 加合物如8-羟基鸟嘌呤(8-OHdG)。 8-OHdG 可改变碱基配对的性质,导致难以修复的DNA 链中易位 8-0HdG 的含量,与镉浓度呈正相关。;A simplified view of a portion of the DNA molecule, as well as the various types of damage it can experience. Four building blocks or bases combine to form the DNA molecule: adenine (A)(腺嘌呤), guanine (G) (鸟嘌呤) , cytosine (C)(氧氨嘧啶), and thymine (T)(胸腺嘧啶).;Cellular Effects;致癌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的致癌机制 抗癌微量元素 常见肿瘤与微量元素;第三节 抗癌微量元素 一、

文档评论(0)

学习让人进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