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2).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 你同意这“两个凡是”吗? *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 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 “不懂。”船夫说。 “你的生命价值失去了三分之一,” 哲学家说,“你懂哲学吗?” “更不懂。” 哲学家感慨:“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一半!” 一个巨浪把船打翻,哲学家掉在河里。 船夫问:“你会游泳吗?” “不会,不会!” 船夫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全部。” 寓言故事 高二政治 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高二政治 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动物 区别 主观认识 区别 辨一辨: 以下所列不属于实践的是哪些? 工人做工 农民种田 牧民放牧 渔民捕鱼 水獭筑坝 猎人狩猎 战士打仗 教师讲课 学生学习 医生治病 演员表演 乌鸦搭窝 司法人员办案 营业员售货 科学工作者搞试验 研究人员查资料 NO NO NO NO 因为:水獭筑坝 、乌鸦搭窝是动物的本能活动;学生学习、研究人员查资料是纯思维活动 高二政治 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把握实践的含义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实践的基本要素 高二政治 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2.实践的特点 ⑴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运 用 改 造 智力 体力 实践主体 实践对象 实践手段 自然界 人类社会 工具 设备 客观的 原因: A、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B、实践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及其运行规律的制约。 实践是主观能动性的活动 实践主体的能动性 原因 表现 实践主体的创造性 改造自然 改造社会 人的实践活动和动物的本能活动有着根本的区别。 动物的本能活动是动物适应环境求生存的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高二政治 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2.实践的特点 ⑵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高二政治 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对火星上生命的探索是人类最核心的追求,人类在期待与火星生物会面的同时,也在渴望开发出新的生存空间。进行火星探测之旅的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探测器用更先进的生化手段探测火星上是否存在过生命,是否还尚存微量生物的迹象。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可见: 高二政治 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⑶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实践的特点 交通工具的变迁 农业生产中工具和耕作方法的变化: 刀耕火种 青铜工具,铁制木制农具 农业机械化 通信工具和手段的变化: 烽火传信和驿站 邮递马车 电话电报 互联网 高二政治 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高二政治 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高二政治 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3、实践的基本形式 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形式: A、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B、变革社会的实践 C、科学实验活动 最基本的形式 1、下列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⑴、工人做工 ⑵、农民种田 ⑶、教师讲课 ⑷、学生听课 ⑸、欣赏音乐 ⑹、科学实验 ⑺、发射神舟5号飞船 ⑻、蚂蚁搬家 A、⑴ ⑵ ⑷ B、⑶ ⑷ ⑻ C、⑴ ⑹ ⑺ D、⑷ ⑸ ⑻ D 高二政治 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2、人们种田先有打算和安排,造房子先要设 计蓝图,我国实现现代化也分为“三步走”进行 战略部署。这些都说明 ( )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正确地反映了物质 、人类实践活动有计划性和目的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规律 高二政治 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高二政治 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3、“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 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 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的关系,才会有生产。”马克思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