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 ppt 07第七章.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 明至清中期史学 第一节 明代史学的开展 第二节 晚明史学的特点 第三节 明清之际史学家的历史批判精神 第四节 清代前期史学的繁盛与嬗变 第五节 章学诚与?文史通义? 第六节 中国古代史学优良传统及其局限 概说 明代至清代中期〔1368—1840〕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老时期,中国古代史学呈现出总结和嬗变的趋向。中国历史在迈入近代社会门槛之前的这几百年中,新的社会因素渐渐萌芽,旧的势力日趋衰落却依然顽强,新力量的滋长与旧势力的压抑亦深刻影响史学,史学因此开始它的嬗变。明至清中期史学的开展,依据时代与史学的特点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从明朝建立到明正德为第一阶段,从明正德以后到明末清初为第二阶段,从清康熙中期以后到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前,为史学开展的第三阶段。 第一节 明代史学的开展 一、君主专制政治的开展与官修史书 君主专制政治对官修史书的影响,包括制度和实践两个方面: 修史制度方面,在君主专制政治一般原那么指导下,明朝建立不久,统治者即将唐宋时独立设置的史馆,与原内廷备为文学参谋的翰林院合并,以翰林院的编修、修撰、检讨等为史官兼“掌修国史〞。 修史活动方面,据李晋华?明代敕撰书考?统计,有明一代敕撰图籍200余种,其中绝大多数是史学著作。 第一节 明代史学的开展 二、私人著史的繁荣与局限 明朝史学的重心开始转到私人著史大约是在正德时期,至万历时形成高潮。 明中后期私人著史的繁盛,有多方面原因。 明代私撰史著,主要集中于本朝史,这也是明代史学的主要特点。 丰富的私修史著,一方面显出明代史坛的繁荣,一方面也暴露出它的局限。 国初人朴厚,不敢言朝廷事,而史学因以废失。正德以后,始有纂为一书,附于野史者……万历中,天子荡然无讳,于是实录稍稍传写流布,至于光宗,而十六朝之事具全。 ——顾炎武?亭林文集?卷五?书吴潘二子事? 有明中叶,嘉靖及万历之世,朝政不纲,而江左承平,斗米七钱。士大夫多暇日,以科名归养望者,风气渊雅,其故家巨族谱系多闻人,或剞一书,或刻一帖,其小小异同,小小源流,动成掌故。使倥偬拮据,朝野骚然之世,闻其逸事而慕之,揽其片楮而芳芬恻悱。 ——?龚自珍全集?第三辑?江左小辨序? 第一节 明代史学的开展 三、专史与方志 就制度专史来讲,除传统上一直受重视的礼制专史外,更有史学意义的是出现了大批典制专史,开拓出许多新的史学领域。 明代制度专史的作者,大多都是曾经或正在执掌朝廷相关职能的官员。 明代方志,无论官修还是私撰,在史学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明代方志开展的突出特点是数量巨大、编修地方普遍。 第一节 明代史学的开展 四、少数民族历史的撰述 关于蒙古族的历史撰述。 关于藏族的历史撰述。 关于回族的历史撰述。 关于满族入关前的历史撰述。 关于维吾尔族的历史撰述。 关于南方诸民族的历史撰述。 第二节 晚明史学的特点 一、王世贞、胡应麟的史学理论成就 明代史学的开展,到嘉靖、万历时开始逐渐形成高潮。这个史学高潮,不仅表现在史书编撰,更表现在对史学理论问题的思考和对历史的批判,表现在实学精神下对史学经世之旨的强调和对史学严肃性的坚持。这些都是晚明史学的特点。 王世贞史学理论成就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 “史〞之认识和史之价值的论述,二是对不同史料之不同价值的分析。 胡应麟的理论成就包括历史文献与历史编纂两个方面。“十厄〞之说;“独任〞说;“公心〞“直笔〞二善说。 第二节 晚明史学的特点 二、李贽历史评论的批判精神 李贽的历史评论批判精神,一是强调史家对于历史是非的判断,一是认为历史是非的价值判断没有固定不变的标准,对于历史的是与非,不仅应依据不同的历史情势去判定,而且可以有不同的多种意见并存并育。 关于历史之是与非的评判,实质也是价值观在历史认识上的表达。 历史人物评价外,值得重视的是支持李贽这些 “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背后的“异端〞思想。 表现在历史伦理方面,李贽肯定人的“私欲〞对历史进步的积极意义。 第二节 晚明史学的特点 三、史学的经世之旨与考据之功 明代晚期,史学的开展表现出两大走向,一是因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危机四伏,遂强调起经世致用;一是因学风衰颓,史学严肃性受到破坏,而重视考据之风。 儒学即经世之学,但具体到怎样致用,那么存在 “主于道〞和 “主于事〞两条路径。 史学经世之旨转向实用后,出现了一批反映社会经济生活及其相关

文档评论(0)

一帆风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32143125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