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消毒常使用】内窥镜的感染与消毒管理的探讨分析论文.docxVIP

【内窥镜消毒常使用】内窥镜的感染与消毒管理的探讨分析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窥镜消毒常使用】内窥镜的感染与消毒管理的探讨分析论文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内窥镜已经成为临床诊断与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医疗仪器,加强内窥镜的感染管理、做好内窥镜的消毒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更是提高医疗水平以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对容易引起内窥镜感染的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以便寻求相应措施加强消毒管理工作,进而减少医源性感染几率,现报告如下。 1 引起内窥镜感染的原因分析 对60例内窥镜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梳理、分析,结果得出引起感染的原因可以分为:消毒剂使用不当为10例,占16.67%,通道与附件难以消毒为7例,占11.67%,自动清洁机污染为35例,占58.33%,其他原因(消毒时间短、保存不当等)为8例,占13.33%。并且对其资料分析也发现,引起60例患者感染的主要微生物为绿脓杆菌感染33例,占到55.00%,沙门氏菌感染14例,占23.33%,结核与其他分枝杆菌感染13例,占21.67%。 从调查结果可知:①清洁机的污染占到58.33%,位居感染的第一位。究其原因是自动清洁机存在有消毒效能低下以及某些管道系统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所以就容易引起污染、增加了感染几率;②另外,内窥镜通道与附件消毒困难也是内窥镜引起感染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消化道内窥镜构造精密、材料特殊,含有的管腔较多,尤其不能进行高温消毒;同时内窥镜的管腔部位以及连接处也较为难以清洗;而送水腔(用于检查的过程中输送空气或水以便进行末端镜头的冲洗)因管腔较为狭窄难以清洗,并且极易造成管腔的堵塞;然而对于内窥镜的配件部分,例如活检钳、导管以及细胞刷等更增加了内窥镜消毒的难度;③调查中发现消毒剂使用不当为10例,占16.67%,究其原因是消毒剂使用混乱与不当。目前对于消毒剂的要求是除细菌芽孢之外,能够杀灭所有的微生物,而在有机物存在时其灭菌能力不应明显降低,同时不能损坏内镜以及不能对人体产生毒性。而目前使用的含氯消毒剂则对会内窥镜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洗必泰类等消毒剂则不能够满足所需要的消毒要求,并且对革兰阴性杆菌与病毒效果不确切,屡次使用后可以造成感染等状况[1]。而目前常选用的戊二醛消毒剂(该消毒剂不腐蚀金属,同时也不损坏内镜,并且对有机污染物的中和作用有较强的抵抗力)能够达到消毒所要求标准,但需要的消毒时间较长、并且由于长期的使用能够导致溶液的浓度下降,若监测不到位就会引起消毒效果的下降,进而丧失消毒的意义;④内窥镜消毒后的干燥与保管等也是控制感染以及消毒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因为内窥镜的干燥与合理保管能够防止二次污染,例如若管腔内残存有水分,就会为细菌的生长提供便利条件。 2 感染控制和消毒管理措施 2.1 提高科室医护人员防止院内感染的意识:使其认识到院内感染的危害性和内窥镜消毒的意义,从而使科室护理人员重视消毒管理以及在平时的护理中能够严格按照卫生部《内窥镜清洗技术操作规范》(2021年版)的相关要求进行操作,切实保证消毒质量、同时加强监测与监督管理,避免由内窥镜引起的院内感染。 2.2 规范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例如完善内窥镜的清洗灭菌流程、内窥镜的使用和存放登记制度以及灭菌监测等等。另外,不断加强科室护理人员对内窥镜清洗消毒知识的学习、树立无菌观念;并根据医院情况和护理人员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继续教育计划,例如选派业务精英外出学习新知识和技术;强化在职培训,并对护理人员进行理论与实践考核。 2.3 强化内窥镜消毒过程中关键环节的管理:首先对内窥镜的消毒管理工作遵循消毒、清洗、再消毒、再清洗的原则,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完内窥镜后应立即做好清洗工作,而对内窥镜的孔道则更应充分清洗,尤其洗刷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时,需做到两端见刷头,刷洗后立即用多酶洗液精细清洗内镜。另外需要加强内窥镜配件的消毒灭菌管理,对于活检钳、取异物钳等器件在使用后要彻底清除表面的有机物残渣,经过反复刷洗后再用戊二醛浸泡,最后清洗干净后将其悬挂储存。 2.4 完善内窥镜的储存管理:在完成对内窥镜的清洗与消毒后,应保证内窥镜的充分干燥,所以可以使用乙醇冲洗内通道或用压缩空气干燥,避免使用自来水冲洗,这样才能减少储存时细菌的滋生;同时需要将控制阀、盖帽等器件卸下,然后将内窥镜悬挂储存。但更需要注意的是在每天使用之前应对内窥镜再次消毒,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预防感染[2]。 2.5 对消毒情况进行记录与监测:首先对消毒液的浓度进行监测,并责成专门护理人员做好记录,若达不到消毒标准时需立即处理,从而保证消毒效果;其次对内窥镜室空气质量以及污染内窥镜微生物的监测,也由专业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并及时上报处理。 3 体会 总而言之,内窥镜是一种侵入性的医疗

文档评论(0)

180****8756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盛世风云(深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069269024M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