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苏轼及其文学家族 本章内容第一节 苏轼思想和文学主张第二节 “三 苏〞 文 章第三节 苏 轼 诗 歌第四节 苏 轼 词 风第一节 苏轼思想和文学主张一、苏轼的哲学思想苏轼一生广学兼容,吸收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构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动乱曲折的一生中,苏轼始终坚持以儒者的行健进取来试图建立事功或修养心性。其文章重视通经致用,充满了积极入世精神在其遭遇蹭蹬、艰难备尝之际,苏轼又能够融合佛老,以超旷委化、豁达随缘之心态,沉着面对苦难人生。二、苏轼的学术观念与文学主张苏轼的学术观念与其哲学思想是紧密相联系的。苏轼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苏轼把“道〞的存养与践履以至于成圣人的过程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学以穷理;第二阶段是内化知识和技能,到达“入神〞;第三阶段是学以致用。由此,他进一步提出“道艺两进〞的思想。在苏轼的哲学观中,他认为,道为大全之存在,包涵了物态的多样性。由此,苏轼提出诗歌语言要随物赋形,妙尽形理苏轼非常重视“德〞对于“文〞的价值,他强调对道之变化了达透彻,随其斡运,穷极变态;从另一方面来说,描写了事物千变万化的形态,就从中表达出了“道〞的身影苏轼高度重视“法度〞。他认为学艺须从规矩入乎,在熟练掌握之后才谈得上出新。第二节 “三苏〞文章三苏的文学观念苏洵强调文须“有为而作〞,他取法?战国策?以及贾谊、陆贽等人的著作,并由纵横家、兵家入而深究“古今成败得失〞,重视评论史事,这显然也是为了斟酌古今,为现实政治找到历史根据和借鉴。苏轼幼禀庭训,作文得父指导,因此纵横家、兵家之“术〞,与儒道释三家之“道〞,相互矛盾而又杂糅统一到他的精神世界中。苏辙那么从“气〞论文,实那么是苏轼作文求“自然〞之道的必然延伸,他评论苏轼之文“皆有奇气〞,正是看到了苏轼之文涵蕴着作者的人文素养与性情气度。苏洵的散文苏洵〔1009—1066〕,字明允,二十七岁始努力向学,四十八岁到汴京拜会欧阳修,为欧阳修所赞赏,并为宰相韩琦所知,但未得重用。嘉祐五年为秘书省校书郎,六年为霸州文安县主簿,留京编纂?太常因革礼?,书成去世。苏洵文章的根柢是纵横家、兵家学说,其文章写作目的在于总结、研究古人“已往成败之迹〞,以经世致用为旨归。苏洵文章有战国策士之风,往往反复言说,纵横铺陈,指事析理深刻细微,议论犀利。其中?权书?十篇、?衡论?十篇、?管仲论?等皆为其名篇。苏轼的散文苏轼散文中成就最高的主要集中于赋、论、记、策、序、书、史评等文体中苏轼的政论文、史论文大都语言明快,气势雄浑,说理犀利透辟。代表作有?思治论??六国论??续朋党论??留侯论??教战守策??日喻??刑赏忠厚之至论?等苏轼的叙事记游文,在表达游历、记载风物时,往往把大量笔墨放在阐发哲理上,形成了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艺术风格。代表作有?喜雨亭记??凌虚台记??超然台记??放鹤亭记??石钟山记??清风阁记?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那么以名物,志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苏轼的辞赋、四六等亦因融入了散体文而使文章更多地有了疏宕萧散之气,很多文章因之具有了诗歌的优美意境。代表作有?赤壁赋?、?后赤壁赋?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文章往往在流转多变中贯穿着其创新求奇的艺术追求。苏文长于创新,表达自由。这正是苏轼追求的“道法自然〞在文章写作方面的表现。苏轼文章具有“破体〞特点,亦即使用多种文体的表现手法来抒情表志。如“记〞体文章中往往有抒情、议论,而“论〞体文中又往往有叙事成分。如其?赤壁赋??日喻??潮州韩文公庙碑?等苏辙的散文苏辙〔1039—1112〕,字子由。十九岁与兄苏轼同登进士科。苏辙政治上属旧党,反对王安石及其新党变法,但亦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毕生因政治主张而仕途跌宕。曾为右司谏、尚书右丞、大中大夫等。晚年退居徐州颍川之滨,号颍川遗老。苏辙散文,其主要风格为平稳淡泊而时见波澜疏宕。如其?黄州快哉亭记?苏辙的散文在写景上也有独到之处。主要表现为疏宕有致,风神洒落,极为简洁凝练。如其?武昌九曲亭记?第三节 苏 轼 诗 歌一、苏轼诗歌的题材与内容苏轼诗歌内容丰富。他把平常人不太注意的题材纳入诗歌。苏轼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强调“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二、苏轼诗歌的艺术追求苏轼往往能够抓住独特之处,刻画事物的属性和本质。岭上睛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河水绿苏轼善于描写瞬息万变的景物以展现变化的过程,富有动感美。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强调诗篇要抓住事物的“理〞,凸显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税收法律制度》课件 第六章_土地、房产、车船税收制度.ppt
- 《中国税收法律制度》课件 第三章 营业税.ppt
- 《中国税收法律制度》课件 第四章 企业所得税.ppt
- 《中国税收法律制度》课件 第五章 个人所得税.ppt
- 《中国税收法律制度》课件 第一章 增值税.ppt
- 《中国税制》 第1章 税收原理.pptx
- 《中国税制》 第2章 税制原则.pptx
- 《中国税制》 第3章 税制类型.pptx
- 《中国税制》 第4章 税制要素.pptx
- 《中国税制》 第5章 税制发展1.pptx
-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17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五章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pptx
-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18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六章 北宋后期诗词.pptx
-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19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七章 南宋前期文学.pptx
-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20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八章 陆游与中兴诗坛.pptx
-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21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九章 辛弃疾.pptx
-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22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十章 南宋后期的文学.pptx
-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23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十一章 宋代“说话”与宋元话本.pptx
-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24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绪论.pptx
-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26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第二章 元代诗词散文.pptx
-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27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第三章 说唱艺术与诸宫调.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