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 》课件27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pptxVIP

《红烛 》课件27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烛 闻一多 红烛一般在什么样的场合出现? 古代文化中,红烛常见于婚礼祝寿等喜庆的场合。 今天这首诗,却会让我们看到红烛的另一种面貌。 作者介绍 一诗一文一烟斗, 一个脊梁一声吼。 一画一印一全集, 一代英豪一红烛。 作者介绍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改名多,字友三,又改名一多。1899 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现代爱国诗人,学者,战士。自幼喜爱古典诗歌、绘画和戏曲。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发表了著名的《最后的一次演讲》,当日下午,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 1923年1-9月大事记 1月——孙中山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通过相关决议,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2月——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举行工会成立大会,遭到中国直系军阀吴佩孚的武力阻挠,总工会遂发动全路工人于2月4日实行总罢工。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及武汉工团联分会律师施洋英勇就义。亦称为“二七惨案”。 3月——孙中山在广州重新组成大元帅府。胡适大力提倡研究国学。 4月——毛泽东创办《新时代》杂志。北京发生军警闹饷事件。冯玉祥率兵包围国务院。 5月——临城发生惊动中外的火车大劫案。 6月——长沙日军枪杀平民。中共在广州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7月——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前锋》月刊第一期出版,陈独秀发表《中国农民问题》一文。 8月——鲁迅第一部小说集《呐喊》由北京新潮社出版。 9月——闻一多诗集《红烛》出版。 风起云涌的时代! 整体感知 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 自主诵读诗歌,完成以下任务: ①扫清字词障碍。 ②找出本诗写了描写了红烛的哪些方面。 整体感知 诗人从哪些方面观察、描写这支红烛? 色 光 灰 泪 红烛之色 问题1:蜡烛有很多种颜色,诗人为什么选择红色? 生活中,红色常给人什么感觉? 红烛之色 红色,让人感受到赤诚、热烈、奔放、积极、昂扬。 红烛之红色,恰如诗人心中的那抹赤诚之红。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具体是什么呢? 红烛之光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诗人指明,光是红烛的灵魂。 红烛的光有什么特点? 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红烛之光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诗人也如这红烛,牺牲自我,拯救世人! 当时,民众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血性犹存然而麻木不仁,有如身陷囵固受着禁锢。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 红烛之灰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红烛之光从何来? 面对这样的牺牲, 诗人是否有过迟疑和犹豫? 矛盾 醒悟 坚定 红烛之灰 蜡炬的灰,指的是不能承受相思之苦的躯体。 红烛的灰,指的是为革命事业牺牲的生命。 讨论: 李商隐的“蜡炬成灰泪始干”与诗人的“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中“灰”的含义有何不同? 红烛之灰 为革命事业牺牲的生命,“化作春泥更护花”,虽然终将化为灰烬,但他们的精神给这个世界留下无尽的芬芳,带来无限的生机。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之泪 讨论: 李商隐的“蜡炬成灰泪始干” 中,也都有“泪”,二者的含义又有何不同? 李商隐的“蜡炬成灰泪始干”→相思之泪。 诗人的“泪”→?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之泪 诗人的泪,不是因为不愿意牺牲,也不是因为害怕和后悔,而是因为实现理想的路上受到打击和阻碍,急得流泪!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1923年1-9月大事记 1月——孙中山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通过相关决议,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2月——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举行工会成立大会,遭到中国直系军阀吴佩孚的武力阻挠,总工会遂发动全路工人于2月4日实行总罢工。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及武汉工团联分会律师施洋英勇就义。亦称为“二七惨案”。 3月——孙中山在广州重新组成大元帅府。胡适大力提倡研究国学。 4月——毛泽东创办《新时代》杂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