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羹冷炙的故事.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残羹冷炙的故事 : 唐玄宗晚年,不理朝政,只是宠爱杨贵妃。天宝六年,玄宗下诏,应试天下来选拔人才。 三十六岁的诗人杜甫正好在长安,听了消息很高兴。不料,考完后,主考官李林甫宣布无一人入选。李林甫回玄宗说:“天下的英才早被我们网罗光了,没有漏掉一个。”玄宗听了很高兴。 杜甫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十分苦闷。为了维持生计,他只得以“宾客”的身份,穿梭于达官贵人之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汝阳王府、郑驸马府、韦丞相府都是杜甫经常出没的地方,他常常陪着王公大臣诗酒宴游,大家喝得高兴时,写首诗助助酒兴,大家玩得高兴时,写上首赋助助游兴,这样持续了九年。 在一首诗中他描述自己的生活:“每天一大早就去敲富人的家门,每天晚上跟着人家的高头大马,风尘仆仆的回来。得到的每一碗剩菜和剩饭残羹与冷炙,都饱含着悲凉和辛苦。” 不久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又开始了更加凄凉的流亡生活。 【释义】“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多借指别人的施舍。 【出处】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近义词】:残羹剩饭、残羹剩汁、残茶剩饭 【反义词】:山珍海味、水陆俱陈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含贬义,形容吃剩的食物偏正偏正的语法结构 【示例】:做人不可攀结权贵,靠人施舍,以受~之辱。 【成语繁体】残羹冷炙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含贬义,形容吃剩的食物 【成语谜面】残食 相关人物介绍: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在他的有生之年以及他去世后的一些年,没有受到多少嘉奖和重视,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专门选录从肃宗到代宗末年这一时期的诗,竟未选录杜诗。《河岳英灵集》亦未选杜诗。今存唐人选唐诗十种选本中,除韦庄《又玄集》选杜甫七首诗外,其余选本均不选杜诗。公元十世纪初,五代诗人韦庄找到了草堂遗址,重新修建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到了宋朝,杜甫的声名达到了顶峰,苏轼首倡杜诗“集大成”说,其《书唐氏六家书后一首》诗云:“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 宋朝理学的发展确保了杜甫作为诗的典范和他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苏轼阐释了理由:“古今诗人众矣,而子美独为首者,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他思考的能力铸就了他的影响力,出于他对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向往,他深受政治家的推崇,改革家也学习他对穷人的悲悯,文学家学习他在艺术手法上的创新。清初文学家金圣叹,把杜甫所作之诗,与屈原的《离骚》、庄周的《庄子》、司马迁的《史记》、施耐庵的《水浒传》、王实甫的《西厢记》,合称“六才子书”。在当代,杜甫对国家的忠心和对人民的关切,陈志岁先生将之概括为“敬身推伪宦,伤世写真辞”十字,被重新诠释为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含义,而他本人因为使用“人民的语言”而受到现代研究者的赞赏。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文档评论(0)

亦起学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湖北亦贤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陕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1023MA4F181CX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